在人工智能技術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各大科技企業紛紛將人才視為突破技術瓶頸的核心要素。阿里巴巴近期在AI人才引進方面動作頻頻,原快手副總裁張迪的加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位曾主導快手可靈AI大模型研發的技術專家,現已出任淘天集團"未來生活實驗室"負責人,職級為阿里P11序列高級管理者,直接向集團首席科學家鄭波匯報。該實驗室作為阿里AI戰略的重要載體,成立一年多來已在多模態交互、大語言模型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僅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發表的論文就超過10篇。
張迪的職業生涯頗具戲劇性。這位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生,2010年加入阿里后從基層技術崗位起步,逐步成長為資深技術專家。2020年轉戰快手期間,他先后擔任大模型與多媒體技術團隊負責人,主導了可靈大模型的架構設計與全場景落地。隨著快手戰略調整,這位技術領軍人物于2025年8月卸任,短暫加盟B站后重返阿里懷抱。
阿里對張迪的回歸寄予厚望。這位兼具技術研發與商業落地經驗的專家,將與掌舵實驗室的鄭波形成技術合力。鄭波作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曾在谷歌領導展示廣告算法團隊11年,在深度學習、多模態技術等領域造詣深厚。兩位技術大咖的攜手,被視為阿里加速AI技術產業化的重要信號。
這場人才爭奪戰折射出AI賽道的激烈競爭態勢。阿里巴巴今年2月宣布未來三年投入超3800億元用于AI與云基礎設施建設,創下中國民營企業該領域投資紀錄。9月24日的云棲大會上,CEO吳泳銘提出的"ASI宣言"更引發行業震動,直接推動阿里股價單日暴漲近3000億港元。旗下夸克應用搭載最新閉源模型實現的搜索對話融合功能,標志著阿里在C端應用取得實質性突破。
電商領域的另一巨頭京東同樣在AI領域加碼布局。今年5月推出的TGT頂尖技術人才項目,面向全球招募80余個核心課題的研究人員,覆蓋多模態大模型、空間智能等前沿領域。秋招釋放的1.8萬個崗位中,AI相關職位成為爭奪焦點。創始人劉強東親自督戰的AI戰略,已催生出覆蓋零售、物流等場景的產業級應用,全面重構供應鏈體系。
抖音集團則走出差異化路線,依托生態優勢推動AI工具商業化。旗下豆包應用率先上線的AI購物功能,使這款用戶規模破億的工具從信息檢索助手升級為智能消費伙伴。該應用具備的文字、語音、圖片、視頻全模態生成能力,正在重塑AI工具的價值邊界。
在這場關乎企業存亡的技術競賽中,阿里、京東、抖音分別聚焦技術研發、產業賦能與商業變現,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算法優化到場景落地,從數據積累到盈利轉化,AI競爭力已滲透至行業每個環節。誰能率先構建技術壁壘并實現商業閉環,誰就能在未來的行業格局中占據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