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控股(03396.HK)近日迎來重大人事變動。11月17日晚間,公司對外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兼CEO李蓬因個人職業規劃向董事會提交辭呈,其職務將由聯想控股前瞻技術研究院院長于浩接任。這一調整標志著這家成立四十年的產業集團正式開啟新一輪戰略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聯想控股起源于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20萬元投資,由柳傳志等11名科研人員創立。經過四十年發展,已形成涵蓋產業運營與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業務版圖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末,隨著柳傳志等創始團隊退出管理層,寧旻、李蓬組成的"新班子"接棒,其中李蓬于2020年初出任CEO職務。
財務數據顯示,李蓬任職期間公司面臨顯著經營壓力。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歸母凈利潤僅6.99億元,較其上任前2019年同期的26.65億元下滑73.77%。這種業績表現與旗下核心業務板塊的波動密切相關。作為營收支柱的聯想集團雖保持增長態勢,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2571.51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升至91.21%,但過度依賴單一業務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
其他業務板塊的表現則參差不齊。農業板塊的*ST佳沃(300268.SZ)連續五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達41.88億元,僅2025年前三季度就虧損4.23億元。為維持上市公司地位,聯想控股先后通過債務豁免和資產收購等方式向其注入資金,導致集團權益持有人凈資產減少約3.7億元。新材料領域的聯泓集團凈利潤同比驟降92%,金融板塊的盧森堡國際銀行營收連續兩年下滑,產業孵化與投資業務更是持續虧損。
新任CEO于浩的履歷凸顯技術導向特征。這位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博士,曾在多家跨國企業主導工業視覺、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在環保、能源及高端制造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聯想控股董事會評價其"兼具科研成果轉化能力與產業運營經驗",認為這種復合背景有助于推動公司向技術創新驅動模式轉型。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分析指出,此次換帥標志著戰略重心從財務投資向技術研發轉移。他特別提到,于浩在AI、大數據等前沿領域的產業化經驗,與聯想控股當前聚焦科技創新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財報顯示,公司已在AI領域布局超過270家企業,構建起覆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完整投資體系。
資本市場對這次人事調整反應謹慎。公告發布次日,聯想控股股價下跌3.59%至9.41港元,次日續跌0.74%至9.34港元。市場觀察人士認為,這反映出投資者對戰略轉型成效的觀望態度。如何平衡傳統業務穩定與創新業務培育,將成為新管理層面臨的核心挑戰。特別是在AI技術商業化路徑尚未明朗的背景下,這場轉型能否真正重塑企業競爭力仍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