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漢的街頭,一輛輛全無人駕駛汽車平穩穿梭,成為城市交通的新風景。這座城市憑借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先行先試,不僅成為全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的首批試點城市,更在全球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中占據領先地位。截至目前,武漢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突破3829公里,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觸達人口超770萬,開放里程和區域數量均居全國首位,構建起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區。
武漢的突破性成果,直接推動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全球普及。以百度“蘿卜快跑”為例,其全無人訂單量每周超25萬次,全球累計服務超1700萬次,穩居全球第一。該平臺已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等22座國內城市落地,并拓展至迪拜、阿布扎比等國際市場,全球自動駕駛總里程突破2.4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6000圈。其中,全無人駕駛里程達1.4億公里,標志著技術成熟度邁入新階段。
武漢的“智慧基因”正吸引全球目光。2024年2月,“蘿卜快跑”全無人駕駛汽車跨越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和白沙洲長江大橋,完成“萬里長江第一跨”,使武漢成為全國首個實現智能網聯汽車跨江通行的城市。同年9月,英中商業發展中心主席約翰·麥克萊恩在武漢體驗無人駕駛后贊嘆:“武漢的智能駕駛技術已領先全球,這里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基于武漢經驗,百度已與Uber、Lyft等國際出行平臺建立合作,將無人駕駛服務推向全球市場。

湖北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崛起,離不開核心技術的自主突破。面對2020年全球汽車芯片供應鏈危機,東風公司聯合中國信科等8家單位,成立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投入10億元成立二進制半導體公司。經過3年攻關,國產高性能車規級芯片DF30完成冬季測試,計劃2026年量產。該芯片將搭載于東風整車,并推廣至國內其他品牌,實現動力總成、底盤、車身等領域的全覆蓋。
智能制造的升級讓湖北汽車產業更具柔性。在東風汽車襄陽工廠,280余臺AGV智能搬運機器人與機械臂協同作業,沖壓、焊接、涂裝工程自動化率最高達90%,總裝線可生產600余款配置車型,滿足客戶高度定制化需求。十堰的東風龍擎動力車間同樣智能化:智能機械臂精準裝配缸體,AGV機器人轉運物料,發動機裝試線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目前,龍擎動力鏈已覆蓋物流、冷鏈等多元場景,細分市場滲透率穩步提升。
車聯網的普及讓“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在襄陽,448個交通路口完成智能化改造,部署9137臺路側設備,信號燈根據實時車流動態調節時長,重點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雄安新區的智能網聯巴士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通過5G平行駕駛技術實現人、車、站臺實時“群聊”;襄陽古城引入的無人清掃車,通過“車車協同”模式覆蓋70余條背街小巷,破解傳統環衛難題。佰悅通達物流公司的智能城配車已實現自主導航,復雜路況下仍能靈活避障。
湖北文理學院專家張創指出,湖北通過技術攻關、產業鏈協同、場景應用三方面整合優勢,正從智能網聯汽車的“跟跑者”躍升為“領跑者”。以東風納米襄陽工廠為核心,73家配套企業構建起新能源汽車產業矩陣;楚能新能源、弗迪電池等項目則滿足本土需求并輻射全國。武漢的“車路云一體化”探索與襄陽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無人出租車、無人巴士、無人快遞車等應用場景在湖北遍地開花,智能網聯汽車正深刻改變人們的出行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