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日迎來重大發展節點,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第50萬輛整車已正式下線。這一成果標志著小米汽車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零到大規模量產的跨越,從首臺車交付到第50萬臺下線,僅耗時1年零7個多月。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強調,這一里程碑不僅驗證了小米汽車從研發、制造到銷售、交付及服務的全體系能力,更意味著產品獲得了市場廣泛認可,正式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他同時指出,第50萬臺下線僅是起點,未來將持續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以安全為前提提升交付效率;二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三是推動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財務數據顯示,小米集團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表現強勁。報告期內收入達1131億元,同比增長22.3%;經調整凈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80.9%,創季度歷史新高。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及AI創新業務收入突破290億元,同比增長超199%,汽車業務單季收入283億元,交付量超10萬輛,推動該板塊首次實現單季度經營收益轉正,盈利7億元。
集團管理層透露,截至三季度末,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超26萬輛,全年35萬輛交付目標預計本周達成。不過,公司同時預警稱,受購置稅補貼退坡、市場競爭加劇及行業價格體系調整等因素影響,2026年汽車業務毛利率將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盡管財報數據亮眼,但資本市場反應謹慎。11月20日港股午間收盤時,小米集團股價下跌3.55%,報37.44港元。自6月27日創下61.45港元年內高點后,其股價累計跌幅已超39%。市場分析認為,投資者對行業競爭加劇及盈利可持續性仍存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