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中國在全球科研城市十強榜單中占據六席,較2023年增加一席,首次實現過半席位突破。北京連續第九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榜首,上海緊隨其后位列第二,南京、廣州、武漢、杭州分列第五、第六、第八和第十位。這一數據表明,中國城市在高質量科研產出領域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根據增刊統計,除中國六城外,全球其他四大科研城市分別為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灣區和巴爾的摩–華盛頓,依次占據第三至第四、第七和第九位。中國城市在科研排名中的躍升尤為顯著:廣州從2023年的第八位升至第六位,超越舊金山灣區;武漢排名提升一位至第八;杭州則從第十三位躋身前十。從自然指數關鍵指標“份額經調整后數值”看,北京2023年至2024年科研產出增幅超9%,上海增幅近20%,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學科領域表現方面,中國城市繼續主導化學、物理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三大領域。其中,化學領域全球前十席位首次全部由中國城市包攬,物理科學與地球與環境科學領域則各占六席,北京在這三個領域均位居榜首。生物科學領域中,紐約和波士頓分列前兩位,北京排名第三;健康科學領域(2022年新增納入自然指數)美國城市占據十強半數席位,北京位列第六,上海和廣州亦進入十強,廣州增長幅度顯著。
增刊還關注了沿海超大城市面臨的地面沉降問題。隨著海平面持續上升,快速擴張的沿海城市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沉降挑戰。報告強調,通過跨國界、跨學科以及內陸與沿海城市間的科研合作,有望為氣候變化、地面沉降等全球性問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例如,北京在多個學科領域的領先地位,為國際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
自然指數由獨立科研小組依據期刊聲譽選出145種高質量自然科學與健康科學期刊,通過追蹤各機構在這些期刊上的論文貢獻情況,形成公開數據庫。該指數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機構編制,涵蓋論文作者單位信息及機構間合作關系,為衡量全球科研產出提供了重要參考。此次增刊結果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城市在高質量科研領域的崛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