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集團最新發布的《2025全球財富報告》顯示,盡管全球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全球財富總量在過去兩年仍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全球財富規模增長4.2%,2024年進一步擴大至4.6%,百萬富豪群體數量同步攀升。這份覆蓋56個市場的報告指出,財富增長呈現顯著區域差異,北美地區以超過11%的增速領跑全球,而亞太地區增速不足3%,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增速更低于0.5%。
從長期趨勢看,自千禧年以來全球財富年均增長3.4%,形成持續擴張態勢。報告特別關注到財富分布格局的演變:2024年全球新增68萬百萬富豪,總數接近6000萬,掌握的資產總額達226萬億美元,占全球個人財富近半壁江山。美國以2383.1萬名百萬富豪穩居首位,中國內地以超630萬人位列第二,法國、日本、德國和英國組成第二梯隊,瑞士和盧森堡則憑借每七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百萬富豪的密度領跑全球。
財富創造速度方面,美國2024年新增37.9萬百萬富豪,中國以日均新增380位的增速緊隨其后。新興市場中,土耳其以8.4%的增幅(新增7000人)表現突出,阿聯酋增長5.8%(近1.3萬人)。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本減少3.3萬百萬富豪,德國、希臘和墨西哥等國也出現小幅下降,反映出財富創造在不同經濟體間的分化特征。瑞銀預測,到2029年全球百萬富豪將新增534萬人,美國、大中華區、拉美和大洋洲將成為主要增長極。
報告揭示了財富結構的重要轉變:近十年1萬美元以下低財富群體占比持續下降,1萬至10萬美元的中產階層規模擴大。更引人注目的是,被稱為"大眾百萬富豪"(EMILLIs)的群體正在崛起。這個財富規模在100萬至500萬美元之間的階層,人數從2000年的1300萬激增至2024年的5200萬,掌握的財富總額達107萬億美元,與資產超500萬美元的群體(119萬億美元)幾乎持平。
房地產價值攀升被視為推動中產跨越百萬門檻的主要動力,但報告強調匯率波動會在短期內顯著影響部分市場的EMILLIs數量。這個群體的崛起標志著財富積累正從少數人專屬向更廣泛的社會現象轉變。瑞銀特別指出,收入與財富并非等同概念,財富積累還取決于儲蓄、投資和資產配置等多重因素,這解釋了為何部分高收入國家的財富水平低于預期,而某些國家的私人財富與收入比卻異常高企。
面對持續擴張的全球財富版圖,瑞銀全球財富管理聯席總裁Robert Karofsky提醒,在復雜的金融環境中,戰略規劃和專業指導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財富管理需求從創造轉向傳承,如何應對匯率波動、資產配置和代際轉移等挑戰,將成為高凈值人群的核心關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