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在電商領域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浪潮。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雙十一不僅在時間維度上進一步拉長,更在規則設計上化繁為簡,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參與門檻,讓購物體驗更加輕松便捷。
場景重構成為今年雙十一的另一大亮點。隨著淘寶閃購的加入,以及外賣等即時消費場景與電商的深度融合,雙十一的參與人數再創新高。據易觀分析統計,10月15日天貓雙十一啟動首日,其APP日活躍用戶數便突破6億大關,刷新了歷史記錄。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用戶數量的增長上,更體現在消費習慣的轉變上。過去,雙十一的購物高峰主要集中在晚間8點至10點,而今年則形成了午間12點外賣即時消費與晚間8點傳統購物的雙峰格局,對電商平臺的流量調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這一挑戰,阿里云技術團隊迅速響應,展開了一場緊張而有序的基礎設施保衛戰。由于淘寶閃購、飛豬、餓了么等業務的合并,以及雙十一的提前啟動,云基礎設施VPC內的轉發網關承載量急劇上升,網元消耗量呈指數級增長,原本看似充裕的180萬容量VPC面臨崩潰風險。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阿里云團隊果斷決策,放棄傳統的VPC拆分方案,轉而打造一套前所未有的200萬VPC級聯方案。經過無數次模擬測試與壓力驗證,團隊成功提出“云網關級聯方案”,通過在網關層擴展多級流表、打通超大VPC的邏輯互聯,使網絡容量實現彈性擴張,提前化解了雙十一的網絡瓶頸。
這一技術突破不僅為雙十一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保障,更推動了算力世界的革新。基于第八代和第九代ECS實例的業內首個千萬核CPU集群得以組網,通過統一資源池與智能調度層,實現了算力的精準分配與高效利用。面對突如其來的流量洪峰,阿里云成功支撐了天貓雙十一和閃購兩大業務的雙峰運行,為消費者帶來了絲滑般的購物體驗。同時,隨著CIPU(云基礎設施處理器)的不斷演進和規模化部署,阿里云基于CIPU架構的算力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為雙十一的順利落地提供了強大支撐。
今年的雙十一,還是AI技術全面落地的一次重要實踐。從消費者端的“AI萬能搜”、“AI幫我挑”,到商家端的智能客服、經營分析,再到平臺端的搜索、推薦引擎體系,大模型在整個電商體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商家側,AI正成為重要的生產工具。淘寶基于Qwen3家族多款模型打造和升級了生意管家、店小蜜等應用,為商家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經營分析工具和售后服務解決方案。面向商品出海場景,多個翻譯模型支持了淘寶出海的商品翻譯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了快速、精準、穩定的翻譯服務。
為了支撐如此大規模的AI應用,阿里云在智算調度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創新。多級親和性與拓撲感知調度設計依次上線,為AI任務規劃出最短的算力通勤路線,提升了GPU卡間的數據傳輸效率。拓撲感知技術則時刻掃描網絡狀態,確保卡時在線率,杜絕算力浪費。靈駿智算集群深度融合了阿里云在計算、存儲與網絡虛擬化領域的技術積累,為各類AI與業務場景提供了穩定、高性能的支撐能力。在雙十一期間,靈駿萬卡集群實現了業界領先的卡時在線率表現,為首個AI大規模落地的雙十一打好了堅實基礎。
雙十一的全棧AI檢驗,對阿里而言只是小試牛刀。阿里巴巴集團正在積極推進三年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持續追加更大投入。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在模型層面堅定開源開放路線,打造“AI時代的Android”。截至目前,通義千問已開源300多個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17萬個,位居全球第一。在基礎設施層面,阿里云全力打造全新的AI超級計算機,靈駿智算集群則是其中的關鍵一環。當前,以靈駿為代表的智算產品已滲透千行百業AI場景,如自動駕駛等領域占據絕對優勢。根據IDC報告,2024年中國AI基礎設施市場份額中,阿里云占比23%,位列中國市場第一。這些投入不僅換來了市場地位的提升,更為后續的超級場景埋下了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