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迎來一則重磅消息:杰夫·貝索斯在闊別運營一線四年后,以聯合首席執行官的身份重返科技舞臺,與物理學家維克·巴賈吉共同執掌一家名為“普羅米修斯項目”的AI初創公司。這家成立不久的企業已獲得62億美元融資,其中部分資金來自貝索斯個人投資,憑借這一規模躋身全球資金最雄厚的早期初創企業之列。
普羅米修斯的核心方向是“物理AI”——這一概念正從技術圈走向產業界。與傳統大語言模型不同,物理AI專注于讓智能系統感知、理解并直接與物理世界交互。根據領英披露的信息,該公司聚焦“物理經濟的AI化”,主要面向計算機、航空航天和汽車等領域,為工程與制造環節提供AI解決方案。這種定位既區別于互聯網文本訓練的AI,也與純軟件層面的創新形成差異。
與貝索斯搭檔的維克·巴賈吉是科技領域的資深從業者。他擁有物理學與化學背景,曾在谷歌Moonshot X實驗室與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合作,2015年參與創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Verily,三年后又聯合創辦數據科學孵化器Foresite Labs。這種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落地的復合經驗,使其成為貝索斯布局物理AI的理想伙伴。
盡管公司尚未公開具體運作模式,但其人才招募策略已引發關注。團隊中近百名成員來自OpenAI、DeepMind和meta等頂尖機構,這種“挖角”速度和規模不僅體現了貝索斯的號召力,也暗示著項目的技術野心。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可能采用自建實驗室的模式,通過部署機器人開展大規模科學實驗,利用物理試錯產生的海量數據訓練AI模型——這種數據獲取方式是競爭對手無法通過互聯網復制的。
貝索斯的管理風格或將為這家初創公司注入獨特基因。在亞馬遜時期,他以“Day 1”理念、數據驅動決策和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著稱,這種模式雖曾被批評過于嚴苛,卻成功將亞馬遜打造成科技巨頭。如今,他試圖在物理AI領域復制這種成功。彭博社報道稱,貝索斯正在將亞馬遜的運營哲學帶入新公司,從決策流程到團隊文化,都可見其管理痕跡。
這位商業巨擘對物理AI的布局早已展開。去年,他參與機器人AI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的4億美元融資;今年9月,又投資了由前OpenAI和DeepMind研究人員創立的Periodic Labs——這家公司目標是通過機器人實驗室實現AI自主實驗與優化。貝索斯通過投資公司Bezos Expeditions注資了Skild AI、Figure AI等多家機器人與AI企業,逐步構建起覆蓋通用機器人軟件、自動化科學發現的技術生態。
在貝索斯看來,AI的真正價值在于改變物理世界。他近期在意大利科技周上直言,當前AI領域存在“產業泡沫”而非金融泡沫,并類比上世紀90年代的生物技術泡沫:盡管當時大量公司倒閉,但最終催生了挽救生命的創新。“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AI不僅將使外星生活成為可能,還將創造全新的勞動形式。”他強調。
這種戰略眼光與貝索斯的太空探索布局形成呼應。其創立的藍色起源公司長期致力于太空技術,而普羅米修斯的物理AI方向——如材料科學實驗、自動化工程——與太空探索需求高度契合,兩者可能產生協同效應。例如,AI優化的材料研發可直接應用于火箭制造,而太空環境中的實驗數據又能反哺AI模型訓練。
貝索斯的回歸也引發了老對手埃隆·馬斯克的關注。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轉發相關新聞時調侃道:“哈哈,不會吧跟屁蟲(Copy cat)。”這并非兩人首次隔空交火。從太空競賽(藍色起源VS SpaceX)到衛星互聯網(Kuiper項目VS Starlink),再到如今的AI領域,兩位億萬富翁的競爭已延伸至多個賽道。此次普羅米修斯的亮相,無疑為這場科技對決增添了新變量。
目前,普羅米修斯仍保持隱匿模式,總部地點、具體產品等細節尚未公開。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貝索斯的深度參與,這家初創公司將成為物理AI領域的重要玩家。而這場由兩位科技巨頭引領的競賽,或將重新定義AI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