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首款全模態通用AI助手“靈光”上線僅三天,便迅速躋身iOS免費工具榜首位、App Store總榜第七,成為當下備受矚目的通用AI助手新勢力。在通用AI助手領域已有字節“豆包”、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阿里系“千問”等產品的背景下,“靈光”憑借獨特優勢脫穎而出,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兩天前現身螞蟻園區,對“靈光”寄予厚望。螞蟻集團CTO何征宇透露,馬云期待這款產品能“往前沖第一”。截至昨日下午,“靈光”App下載量已突破50萬,遠超團隊今年全年目標。為深入了解這款產品,媒體抵達杭州螞蟻園區,與何征宇、“靈光”負責人蔡偉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從產品功能來看,“靈光”首批上線“靈光對話”“靈光閃應用”“靈光開眼”三大功能。其開創性地在移動端實現“自然語言30秒生成小應用”,支持輸出3D數字模型、音頻、圖標、動畫、地圖等全模態信息,交互流暢。例如,用戶能通過一句話生成“記賬”和“云養貓”等應用,部分用戶甚至在一個案例里修改達6輪,有用戶連續操作兩個多小時,修改一百多次完成應用制作。
“靈光”不主動對標ChatGPT等競品,認為對標并非好目的,現在談競爭為時過早。其與豆包、DeepSeek等打差異化,特色在于“一句話生成應用”功能,定位普惠、低門檻,與Cursor等專業工具形成差異。對于與“千問”的關系,何征宇表示二者是共赴AGI的“戰友”和“兄弟”,用“沙漠中分路找水”比喻協同探索。“靈光”底層采用多模型混合架構,包含阿里“千問”及螞蟻自研開源模型等。
在產品理念上,“靈光”認同“模型即產品”,明確現階段是“Save time”的“效率類”產品,主軸并非情感陪聊。何征宇稱,產品存在不完美是在“模型能力邊界上創新”必須付出的代價,且會快速優化。螞蟻支持幾大AI助手的算力儲備充足,AI Infra技術大大提高算力效率。
關于產品功能確定過程,團隊從用戶價值和主張出發,判斷回合制“主對話”方式天花板高,能承載未來模型能力發展,從而確定“問答”和“閃應用”兩大功能。對于實時交互,“開眼”功能實現除回合制外的面對面或打電話式實時交流。“閃應用”的確定過程較為特殊,今年1月規劃時先出視頻Demo,雖當時不確定實時可交互方式能否在短時間內生成效果,但判斷Coding能力是AGI時代核心能力,便設定了該方向。
在內容生成方面,“靈光”不再依賴預設模板,同一問題刷新后可能呈現不同優美排版,信息效率高。其產品主張信息獲取要“多、快、好、新”,將主張融入模型,限制幻覺,依賴模型能力和算法實現整體效果。例如“靈光開眼”在“探一下”基礎上升級,能在實時場景展示用戶所需信息,底層邏輯是“人與世界交互方式連續”,算法技術和理念一脈相承。
對于“閃應用”不支持修改代碼,這是產品主張使然,定位與Cursor不同,降低編程門檻的同時犧牲部分靈活度。關于未來是否打造閃應用生態體系,目前有待考慮,核心是做到普惠,等模型Coding能力增強、質量達到“多、快、好、新”的精品標準后,會推出應用托管平臺或應用市場。
在交互探索上,“靈光”未來會結合模型能力突破,嘗試用閃應用形式、圖文并茂呈現方式、多模態形態以及SVG形態等,為用戶講解復雜知識,重塑互聯網內容和服務生態。對于生成圖片意境理解不足、文字潤色生硬等問題,何征宇表示這是在模型能力邊界創新付出的代價,會隨模型能力提升改善,產品應先打透擅長場景,創造更大用戶價值。
在AI to C市場競爭方面,何征宇認為機會巨大,不應用競爭視角看待。螞蟻“靈光”的底氣在于堅持技術理念,團隊一流工程師努力解決用戶真實需求。對于AGI藍圖規劃,探索小組從研發到工程、產品圍繞提升用戶信息獲取效率主軸進行,在模型能力與用戶需求邊界探索新點。
“靈光”在螞蟻生態中角色獨特,站在技術前沿,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螞蟻希望在不同方向探索,讓“靈光”成為全能助手,“AQ”成為健康管家,“螞小財”成為“數字巴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