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知名科技雜志《連線》刊發了一篇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分析文章,題為《人工智能:終結所有泡沫的終極泡沫》。該文通過一系列數據和對比,揭示了當前人工智能行業看似繁榮背后的隱憂。
文章指出,當前人工智能行業呈現出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高達95%的企業在人工智能應用上處于虧損狀態,就連行業標桿OpenAI在半年內就投入了135億美元;另一方面,英偉達的市值卻一路飆升至5萬億美元。這種一邊是巨額資金持續消耗,一邊是資本市場瘋狂追捧的局面,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泡沫的擔憂。
《連線》雜志從四個維度對當前的人工智能熱潮進行了剖析,發現其與歷史上那些最終崩盤的超級泡沫存在諸多相似之處。這四個維度分別是:盈利前景充滿不確定性、資本形成封閉循環、大量新手投資者涌入以及市場充斥著宏大敘事。
針對《連線》雜志的觀點,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認為,將人工智能視為終極泡沫的觀點缺乏依據,并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反駁。
周鴻祎首先指出,泡沫與科技革命往往相伴相生。以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為例,雖然泡沫破裂導致大量企業倒閉,但亞馬遜、谷歌等企業不僅存活下來,還引領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他表示,今年的人工智能領域確實存在泡沫成分,但與此同時,真正的技術變革也在悄然發生。
其次,他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就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他以18世紀的鐵路泡沫為例,當時英國修建了大量看似無用的鐵路,但最終鐵路徹底改變了世界。他認為,當前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與當年的鐵路建設類似,雖然短期內可能出現產能過剩,但從長遠來看,將留下算力中心、模型底座等重要基礎設施,這些設施的價值如同2000年互聯網泡沫后留下的光纖和數據中心一樣不可忽視。
最后,周鴻祎著重強調了人工智能已經在實際應用中創造了顯著價值。他舉例稱,制造業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質量檢測,錯誤率大幅降低90%;醫療領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新藥研發周期縮短了一半;他身邊還有人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這些實例表明,人工智能帶來的不是泡沫,而是一場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革命。
周鴻祎判斷,當前人工智能行業正處于泡沫與革命并存的階段。未來,雖然會有一批人工智能企業因無法適應市場變化而倒閉,但真正的行業領軍者也將脫穎而出。他強調,每次技術革命都會伴隨泡沫的產生,而當泡沫消散后,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和企業將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