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加州山景城的一間開放式廚房里,一款名為Memo的家庭機器人正以獨特的方式吸引著科技界的目光。這款由初創公司Sunday Robotics研發的機器人,不僅會制作咖啡、整理餐具,還能完成疊衣服等日常家務。其動作雖不追求速度,但精準度與靈活性已展現出超越傳統工業機器人的潛力。
Memo的設計靈感源自皮克斯動畫電影《瓦力》中的經典角色,身高1.7米、體重約77公斤的它擁有白色機身、兩條可靈活操作的手臂,以及一張帶有卡通表情的顯示屏。為增添親和力,設計團隊甚至為其佩戴了一頂紅色棒球帽。與追求人形結構的機器人不同,Memo采用輪式底座移動,通過滑動中央立柱調節高度,這種設計使其在家庭環境中更具穩定性與適應性。
在演示現場,Memo展現了令人驚嘆的實操能力。當接到“制作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的指令后,它自主滑行至操作臺,用鉗狀雙手依次完成填粉、壓粉、安裝手柄、放置咖啡杯等步驟,最終端出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更復雜的是清理餐桌任務——它竟能單手同時抓握兩只玻璃杯,用拇指與食指夾住一只,再用掌心托住另一只,精準地將它們放入洗碗機。這種類人化的操作方式,源于Sunday Robotics在數據采集領域的突破性創新。
傳統機器人訓練依賴遙操作技術,但Sunday Robotics選擇了一條更貼近人類直覺的路徑。他們雇傭遠程工作人員佩戴特制感應手套(每雙成本約400美元)模擬家務動作,手套采集的精細數據被輸入AI模型,結合機器人自身傳感器反饋,形成動態控制系統。據公司透露,該項目已積累近1000萬集真實家務數據,其規模與多樣性在家庭機器人領域堪稱首創。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器人專家Ken Goldberg評價稱:“這種設計優雅且數據采集方式極具前瞻性。”
Sunday Robotics的團隊背景堪稱豪華:CEO Tony Zhao曾參與斯坦福大學Mobile ALOHA項目(低成本移動遙操作系統的先驅),CTO Cheng Chi則是斯坦福、哥倫比亞大學與豐田研究所合作項目的核心成員,該項目曾展示如何用低成本設備收集家務數據。Tony Zhao指出:“當前最強大的AI系統如ChatGPT依賴互聯網數據訓練,但機器人領域缺乏這樣的‘數據基礎設施’。”這種認知驅動著團隊堅持“全棧自研”路線,從硬件制造到AI模型訓練均自主完成。
隨著大語言模型(LLM)展現出的場景理解能力,機器人行業正迎來技術爆發期。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海量動作數據(如撿杯子、疊衣服)訓練出通用型機器人智能。目前,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和Generalist等初創公司均在開發適應新環境的機器人模型,而Sunday Robotics憑借來自特斯拉和Google DeepMind的資深團隊,已獲得投資者青睞。
根據規劃,Memo將于明年啟動Beta測試計劃,首批用戶將有機會在真實家庭環境中驗證其可靠性——那里有孩子、寵物和無法預料的突發狀況。Tony Zhao設想,初期用戶可能類似早期家用電腦愛好者,愿意包容產品的“不完美”并參與技能教學。或許不久的將來,用戶不僅能享受機器人端來的咖啡,還能親自指導它學習新技能。此刻,Memo已用一杯濃縮咖啡證明:家庭機器人時代正悄然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