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主動權益類產品格局持續演變,頭部機構競爭激烈的同時,中小基金公司憑借業績表現或新產品布局實現規模躍升。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永贏基金單季度主動權益規模增量均突破500億元,其中永贏基金以771.27億元的年內增量成為規模增長最快的機構,排名從去年底的第四十五位躍升至第十二位,提升33個位次。
永贏基金的規模增長主要依賴旗下智選系列產品。三季度,該系列主動權益產品規模增加362.17億元,其中永贏科技智選單只基金增長103.55億元,基金份額增加27.66億份。永贏半導體產業智選、永贏先進制造智選同期分別增長71.87億元和63.33億元。除存量產品擴容外,永贏基金三季度還新成立了港股通科技智選、新材料智選、先鋒半導體智選等3只產品,進一步夯實規模基礎。
中小基金公司中,中航基金成為年內“黑馬”。截至三季度末,其主動權益規模達185.34億元,較二季度增長150.66億元,排名提升38位至第五十名。規模增長的主力是中航機遇領航基金,該基金三季度規模增加121.7億元,占公司同期增量的八成以上。截至11月17日,該基金年內業績回報達121.28%,三季度被凈申購37.27億份,份額從不足10億級迅速擴張。
部分基金公司通過單只產品實現彎道超車。德邦基金旗下德邦鑫星價值前三季度業績回報近乎翻倍,三季度規模增長80.52億元,占公司同期主動權益增量的七成以上。百嘉基金則憑借三季度新成立的百嘉科技創新基金(規模3.16億元),推動公司主動權益規模增至3.2億元,排名提升28位。格林基金、國金基金、東吳基金等10家機構三季度排名提升超10位,其中公募量化產品熱度不減,國金量化精選、博道成長智航等3只產品規模增量均超20億元。
行業整體擴容背景下,仍有部分機構規模承壓。數據顯示,三季度22家基金公司主動權益規模下滑,泰信基金以7.59億元的縮減量居首,其泰信鑫選基金單季度縮水超4億元,凈贖回4.8億份。中信保誠基金同期規模減少7億元,旗下中信保誠多策略基金三季度規模下降13.78億元,凈贖回7.68億份。中庚基金旗下中庚價值先鋒連續9個季度凈贖回,三季度規模減少3.18億元,占公司整體縮量的六成以上。
拉長時間維度看,前三季度32家基金公司主動權益規模下滑,中庚基金以25.31億元的縮減量領跌,寶盈基金、中泰證券資管縮水規模均超10億元,但三季度已出現回升跡象。外資公募方面,先鋒基金、貝萊德基金前三季度規模分別縮水至0.54億元和28.38億元,排名下滑6位和5位。聯博基金三季度排名下滑16位至末尾,規模減少2.56億元;中科沃土基金年內排名下滑21位,規模降至約42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