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資本市場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領域迎來重大變革,監管部門通過優化注冊流程,為ETF市場發展按下“加速鍵”。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取消“無異議函”要求,允許跟蹤成熟指數的ETF產品直接進入注冊環節,顯著縮短了產品上市周期,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過去,基金公司設計ETF產品后,需先向監管部門申請“無異議函”,這一環節常被業內視為“排隊領路條”。尤其在熱門賽道,多家機構同時申報同類產品時,流程延遲可能導致錯失市場機遇。如今,隨著ETF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產品開發與運營能力日益成熟,監管部門認為,原有的“再確認”程序已不再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反而成為效率提升的阻礙。簡化流程后,市場主體得以將更多精力投入產品創新與投資者服務。
改革并非“一放了之”。對于結構復雜、策略創新或涉及新指數的產品,交易所仍會啟動專項評估機制,由行業專家對產品可行性、風險收益特征等進行審慎審查。這種“分級通道”設計——成熟產品走綠色通道,創新產品經專家評審——既保障了市場效率,又守住了風險底線。例如,某基金公司近期申報的跨境ETF,因涉及新興市場指數,雖符合直接注冊條件,但仍需通過評估確保其底層資產透明度與流動性達標。
針對行業長期存在的“跟風申報”現象,監管部門此次也開出“藥方”。過去,部分機構為搶占熱點,盲目申報AI、芯片等主題ETF,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部分產品甚至因募集失敗或流動性不足損害投資者利益。改革后,監管將通過分批注冊、控制首發規模等措施,引導市場回歸理性,避免資源錯配。數據顯示,2023年已有超過20只ETF因申報主題過于集中或缺乏差異化被勸退,而改革后此類情況預計將大幅減少。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此次改革意味著更高效的投資選擇、更穩健的產品供給與更豐富的市場生態。一方面,產品上市速度加快,投資者能更快捕捉市場機會;另一方面,創新產品經專家把關,風險可控性提升;避免扎堆申報后,ETF主題將更加多元,覆蓋細分領域與新興賽道,滿足差異化投資需求。例如,近期某基金公司申報的綠色能源ETF,因主題獨特且通過評估,成為改革后首批受益產品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改革標志著中國ETF市場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提升”的新階段。通過優化“放”與“管”的平衡,監管部門既釋放了市場活力,又強化了風險防控,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范式。隨著制度紅利持續釋放,ETF有望成為更多投資者配置資產、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