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近日正式推出《2026年中國移動5G手機產品白皮書》,為5G終端產業繪制了詳細的技術發展藍圖。這份62頁的權威文件不僅明確了未來一年5G手機的技術規范,更通過系統化的標準體系推動產業鏈向更高質量方向演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指南。
在通信能力建設方面,白皮書構建了多層次的技術標準框架。終端設備必須全面支持SA獨立組網模式,同時鼓勵采用EN-DC雙連接技術提升網絡穩定性。頻段配置形成"基礎+擴展"的梯度體系:n41、n78、n28頻段成為所有設備的標配,n79頻段則按價位段逐步普及。載波聚合技術被賦予核心地位,要求設備同時具備下行多載波聚合和上行補充鏈路能力,配合VoNR語音標準與EPS Fallback回落機制,構建起完整的5G通信解決方案。
用戶體驗升級成為白皮書的重點突破方向。硬件層面強制要求配備WiFi6模塊和北斗獨立定位系統,星閃近距離通信技術被列入推薦配置清單。軟件功能矩陣涵蓋終端管理、視頻彩鈴、5G消息等基礎服務,用戶界面設計迎來重大變革——取消5G開關設置成為硬性規定,信號圖標顯示規則根據網絡狀態細化至5G與5G-A兩種形態。這種"無感化"設計理念,標志著5G服務正式進入深度融合階段。
適老化改造展現出技術溫度。白皮書專門設立適老功能章節,要求設備必須集成文字放大、簡易桌面、語音助手等基礎功能,鼓勵開發健康監測、遠程協助等增值服務。中國移動獨創的"5G遠程守護"系統被確立為行業標準,通過視頻客服實現遠程操作指導,有效破解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的技術壁壘。這種將技術創新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的實踐,為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終端形態創新迎來突破性進展。白皮書首次系統規范了5G鍵盤機和裸眼3D手機的技術參數:前者需在保留實體按鍵操作優勢的基礎上實現5G通信功能,后者則要滿足嚴格的顯示指標,包括串擾控制、亮度衰減和色準要求,并集成眼球追蹤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這些創新形態的標準化,為5G終端市場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產業鏈協同機制成為推動標準落地的關鍵抓手。中國移動宣布將通過"終端子鏈"平臺深化與合作伙伴的技術攻關,重點突破關鍵元器件、操作系統等領域的創新瓶頸。這種開放協作模式,正在加速形成"標準制定-技術攻關-產品落地"的完整閉環,為5G終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隨著白皮書的實施,消費者有望在短期內體驗到更多符合新標準的高品質5G設備,數字生活的品質將得到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