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東興證券與信達證券的重大重組事件迎來關鍵進展,自今日起三家券商A股正式停牌,標志著這場涉及2025年行業格局的整合正式啟動。根據財務數據及多方信息,此次合并將在資產規模、業務布局、區域覆蓋等多個維度產生深遠影響,其中十大核心看點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財務指標的躍升成為最直觀的變革。以2025年三季度數據為基準,合并后的中金公司總資產將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096億元,較原中金增長32%,行業排名從第6位升至第4位;凈資產規模增至1747億元,增幅達48%,排名躍居第4位。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樣表現亮眼,274億元的營收較原中金增長32%,行業排名升至第3位;95億元凈利潤增長45%,排名從第10位提升至第6位。細分業務中,投資收入增長29%至142億元,行業排名從第7位升至第3位,盡管該指標受市場周期影響較大,但仍凸顯出合并后的規模效應。
業務協同與資源互補被視為整合的核心價值。中金公司在綜合投行、跨境交易、財富管理等領域的專業能力,與東興證券的福建區域深耕、信達證券的遼寧市場布局形成天然互補。例如,東興證券77家營業部中34家位于福建,信達證券82家營業部中33家扎根遼寧,合并后中金系營業部總數將達374家,較原中金增長73%,區域覆蓋密度顯著提升。這種“高端服務+區域下沉”的模式,有望復刻中金財富此前整合中投證券的成功經驗,通過“中國50”等明星產品矩陣和RITAS數字化平臺,將專業財富管理服務延伸至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資管與基金牌照的整合成為另一焦點。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金基金、信達澳亞基金、東興基金的非貨幣AUM分別為854億元、644億元、217億元,合并后相關牌照的整合將進一步放大資管業務的規模效應。信達證券作為原AMC系券商,在不良資產處置領域的專業能力,可為中金深化債務重組、風險化解等新型投行業務提供增量空間;東興證券的固收自營優勢與中金的跨境交易能力結合,則有望拓展投行業務的協同邊界。
股東結構的調整直接影響了利潤分配格局。東興證券原控股股東東方AMC持股比例從45%稀釋至合并后的約7.1%,利潤貢獻從9.6億元降至約9.0億元;信達證券原控股股東信達AMC持股比例雖從78.7%降至16.9%,但由于信達證券PB估值較高,在換股合并中獲得更優對價,利潤貢獻反而從14.2億元增至21.5億元。這種差異化的股權安排,既平衡了各方中小股東利益,也體現了市場對資源整合效率的認可。
此次合并的深層背景是匯金系券商牌照的集約化改革。中央匯金目前持有中金公司、信達證券、東興證券等8張券商牌照,本次整合聚焦三家上市券商,旨在通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優化資源配置。由于三方實控人均為中央匯金,交易預計不會產生商譽,且PB估值差異較小,避免了長期利潤壓制風險。市場分析認為,長城國瑞未參與本次合并,或因其非上市公司身份需走借殼上市流程,程序相對復雜。
從行業視角看,這場整合標志著證券業供給側改革進入實質階段。證監會此前提出的“培育2至3家國際一流投行”目標下,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的整合、中金公司的此次動作,均被視為行業洗牌的關鍵信號。華創證券非銀團隊指出,匯金系與上海系(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已占據兩個名額,其他券商爭奪剩余席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并購重組仍是塑造頂尖投行的最直接路徑。
中金公司并非首次通過收購擴張版圖。2016年,中央匯金將中投證券100%股權轉讓給中金公司,后者通過整合中投證券的零售經紀網絡,形成了“高-中-低端”客戶全覆蓋的財富管理體系。2017年中投證券更名為“中金財富”后,投行等核心業務與中金公司本部深度融合,為本次整合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此次合并后,中金財富的品牌架構或將延續,區域財富管理與特色投行業務共享中金品牌背書,同時通過統一風控標準和技術系統,實現“規模效應+業務協同”的雙重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