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步入新一輪電力供應緊張周期,歐美電網基礎設施老化與人工智能產業用電激增形成雙重壓力,電力設備供需矛盾持續加劇。在此背景下,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布局、規模化制造能力及成本優勢,正在成為破解全球電力困局的關鍵力量。機構分析指出,本輪缺電周期具有范圍廣、結構性特征明顯的特點,或將引發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度調整。
美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成為缺電危機的導火索。據測算,2025至2028年間,美國數據中心新增電力需求將達89吉瓦,相當于當前全國用電量的7%。更嚴峻的是,歐美電網普遍存在設備老化問題,超過半數輸電線路服役超20年,燃氣輪機、變壓器等核心設備訂單已排至2028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廠商擴產周期長達3-5年,供應鏈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這為中國電力裝備企業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中國電力產業的優勢正從三個維度顯現:首先,國內電力供給存在顯著冗余,2024年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2%,為能源輸出提供堅實基礎;其次,經過20年國產化進程和10年國際認證,中國已形成從發電到運維的完整解決方案能力,具備"交鑰匙"工程輸出實力;第三,在關鍵原材料領域,中國控制著全球55%的精煉銅和60%的電解鋁產能,噸鋁生產成本較海外低300-400元,形成明顯的成本護城河。
具體到產業機遇,機構重點關注三大方向:在設備出口領域,變壓器、分接開關等一次設備需求旺盛,金盤科技、明陽電氣等企業已獲得大量海外訂單;配網智能化改造方面,國電南瑞、四方股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正在加速滲透;上游資源板塊,天山鋁業、神火股份等企業將受益于電力系統建設帶來的銅鋁消費增量,僅美國電網升級就將拉動210萬噸銅和371萬噸鋁的額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