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式快餐領域再掀波瀾,漢堡王中國迎來重大股權變動。CPE源峰宣布與漢堡王品牌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成立合資企業“漢堡王中國”,旨在開啟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一輪增長篇章。
漢堡王作為全球知名的連鎖快餐品牌,自1954年創立以來,憑借其獨特的口味和品牌影響力,在全球范圍內積累了大量忠實消費者。2005年,漢堡王正式進軍中國市場,選擇上海作為首站,以直營模式開啟擴張之路。然而,受限于早期擴張節奏,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轉折發生在2012年,土耳其餐飲集團TFI與漢堡王母公司RBI共同注資漢堡王中國,TFI獲得特許經營權和獨家開發權,助力品牌加速發展。數據顯示,2012年漢堡王在華門店數量僅為68家,而到2019年已突破1300家,覆蓋40多個城市。
盡管合作初期成效顯著,但雙方的合作并未按原計劃持續至2032年。今年2月,漢堡王宣布,RBI子公司已持有漢堡王中國近100%股權,并開始尋找新的本地合作伙伴,以特許經營模式繼續運營中國市場業務。這一變動意味著,TFI與RBI的合作提前終結,而CPE源峰則成為RBI選中的“新伙伴”。
此次股權變動背后,是漢堡王中國加速本土化進程的戰略調整。今年以來,漢堡王中國在管理層方面進行了多次重要任命。6月,曾在百勝中國擔任首席供應鏈官的陳玟瑞出任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供應鏈官;同期,麥當勞中國前新增長營銷副總裁薛冰加入,擔任首席變革官。9月,漢堡王中國繼續強化團隊,任命擁有豐富連鎖餐飲經驗的范軍為首席運營官,李佳為首席信息官。范軍在百勝中國工作超三十年,李佳則在餐飲零售行業擁有十六年實戰經驗,覆蓋絲芙蘭、星巴克等多個知名品牌。
除了管理層調整,RBI集團對漢堡王中國的資金投入也持續加碼。今年2月全資控股后,RBI于6月完成超過1億美元的戰略注資,重點用于運營體系升級、本土團隊建設及營銷效能提升。至此,RBI今年對漢堡王中國的投入已達2.58億美元。而此次與CPE源峰的合作中,后者將注入3.5億美元初始資金,支持門店擴張、市場營銷、菜單創新及運營能力提升,為漢堡王中國積累下雄厚的“發展資本”。
根據交易協議,漢堡王中國旗下全資關聯企業將簽署為期20年的主開發協議,獲得在中國獨家開發漢堡王品牌的權利。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將持有約83%股權,RBI保留17%股權。這一安排并非簡單的股權轉讓,而是RBI集團降低資本投入與經營風險、共享未來增長紅利的長期戰略。通過合資模式,RBI既能保持對中國市場的參與,又能借助本土資本的力量加速品牌發展。
漢堡王中國的戰略調整,與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處境密切相關。RBI集團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漢堡王中國同店銷售六個季度來首次由負轉正,系統銷售額環比增長10%至1.62億美元。然而,與本土西式快餐品牌及RBI集團內部其他品牌相比,漢堡王中國仍有較大差距。截至9月,其門店總數約1250家,而百勝中國旗下必勝客門店已突破4000家,麥當勞中國門店則增至近7800家,目標直指一萬家。門店規模的差距,直接影響了品牌的市場覆蓋率和收益能力。
為提升競爭力,漢堡王中國近年來嘗試多種策略。2024年9月,品牌推出“招牌漢堡,周周9.9元”活動,連續四周將四款招牌漢堡價格降至9.9元,試圖以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然而,短期促銷雖能帶來銷量增長,但對長期銷售的貢獻有限。數據顯示,漢堡王中國2023年系統銷售額為8.04億美元,2024年下降至6.68億美元,前三季度僅為4.81億美元。2024年中國市場單店平均年銷售額居全球十大市場末位,僅為前一名的一半左右。
面對挑戰,漢堡王中國選擇與CPE源峰合作,旨在借助其在中國消費領域的深厚資源和運營經驗,實現品牌升級。CPE源峰是一家具有國際視野的資產管理機構,專注科技與工業、消費與健康、基礎設施等領域,管理基金獲得海內外200多家機構投資者支持。其核心團隊投資超過300家企業,在消費領域累計投資約100億元,先后投資蜜雪冰城、愛爾眼科、老鋪黃金等標桿企業。
根據合作計劃,CPE源峰將在產品升級、品牌營銷、門店拓展、線上渠道重構、數字化體系建設及財務優化等關鍵環節為漢堡王中國賦能。雙方目標是將漢堡王中國門店規模從目前的約1250家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這一目標雖具挑戰性,但反映了品牌對中國市場長期潛力的信心。
漢堡王中國的股權變動,折射出外資消費品牌在中國市場策略的轉變。從星巴克引入博裕資本,到漢堡王牽手CPE源峰,外資品牌正通過出讓部分股權或運營權,與本土資本深度合作,以“洋品牌+本土運營”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RBI首席執行官Joshua Kobza表示:“中國仍是漢堡王最具吸引力的長期增長市場之一。近期投資及合資企業成立,彰顯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CPE源峰前身為中信產業基金,與推動麥當勞“金拱門”時代的中信資本同屬“中信系”。這一背景引發市場猜測:漢堡王未來是否會復制麥當勞中國的“漢化”路徑?無論答案如何,外資品牌與中國本土資本的合作,已成為當下消費市場的重要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