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近日公布了2025/26財年第二財季財務數據,報告期內營收與利潤均實現顯著增長。數據顯示,當季營收達14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6.6億元,同比增長25%。這一業績表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尤其是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成為焦點。
在業績說明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首次披露了人工智能相關業務收入情況。據介紹,AI相關業務已占集團總營收的近三成,其中AI PC出貨量占比達到33%。這一數據表明,聯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楊元慶特別強調,AI的應用范疇已遠超大語言模型,在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均展現出巨大潛力。
針對當前市場熱議的"AI泡沫"論調,楊元慶表達了不同觀點。他認為,創新初期出現投資過熱和競爭激烈是正常現象,局部泡沫難以避免,但從整體發展趨勢看,AI絕非泡沫。他指出,本輪AI浪潮由大語言模型引發,帶動了GPU云基礎設施的爆發式需求,而隨著技術普及,AI正在向更多領域滲透,其應用深度和廣度才剛剛開始。
在核心業務方面,智能設備業務(IDG)繼續保持穩健增長。該板塊實現營收1081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AI設備收入占比接近四成。楊元慶分析稱,PC市場回暖趨勢明顯,全球出貨量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長9.4%至7590萬臺。他預計,受Windows 10更新周期和AI PC需求雙重驅動,明年PC市場有望實現5%至10%的增長。
面對近期存儲零部件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的挑戰,楊元慶表示已采取應對措施。通過與關鍵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聯想能夠保障供應鏈穩定并控制成本。他透露,公司對未來兩個季度的毛利率和凈利潤表現充滿信心,不會因零部件價格波動受到實質性影響。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這種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成為聯想在行業競爭中的重要優勢。
基礎設施方案業務(ISG)和方案服務業務(SSG)同樣表現亮眼。ISG實現營收近300億元,同比增長24%;SSG則繼續保持高利潤率,營收增長近20%。楊元慶在內部郵件中透露,項目與解決方案服務及運維服務在SSG營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近60%,顯示出公司向高附加值業務轉型的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聯想計劃于明年1月推出全球首款個人超級智能體。這款新產品將具備跨設備協同能力,可連接可穿戴設備和環境感知裝置,同時調度便攜式終端和個人計算中樞。通過持續學習用戶習慣和預測意圖,該智能體有望重新定義個人計算體驗。行業分析師認為,這標志著聯想在AI終端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