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中國品牌小米再度發力歐洲高端市場,于法國巴黎開設首家直營門店,這一舉措引發了行業廣泛關注。這不僅是小米品牌在歐洲市場布局的重要一步,更標志著其從“性價比品牌”向“科技品牌”轉型的關鍵跨越。
早在2018年,小米便已踏入法國市場,當時其產品組合涵蓋超高端旗艦手機MIX 2S、入門機型紅米Note 5以及滑板車和生態鏈周邊產品。彼時,紅米系列憑借高性價比優勢,迅速成為小米在法國的銷售主力,這種策略也與小米當時在全球市場的主流打法相契合,幫助其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對大廠定價不滿的消費者,初步建立了市場聲量。然而,這種布局主要集中在中端市場,難以改變西歐消費者對品牌的整體認知。
西歐市場有著獨特的消費生態,消費者購買習慣穩定,高度依賴運營商、連鎖賣場以及品牌自身的歷史積累。小米初入法國時,缺乏直營店、高端產品以及本地化敘事,難以在核心渠道獲得深層次的展示機會。這導致小米在歐洲市場呈現出一種“線上表現不錯,線下曝光不足”的態勢,產品雖有競爭力,卻難以觸及消費者,更無法影響其消費觀念。
如今,小米在法國開設直營門店,意義重大。這一舉措讓小米首次能夠以自身的方式表達品牌價值,擁有直接向消費者展示其影像、性能、生態聯動等高端體驗的窗口。不同于過去在數碼賣場、運營商門店中的有限展臺,直營店為小米提供了一個全面展示自身實力的平臺。
經過多年的發展,小米在國內高端市場已取得顯著成績。從與徠卡深度合作的影像系統,到澎湃OS,再到材料、工藝的進步以及整機體驗的不斷提升,小米在旗艦產品上的綜合能力已不遜色于任何國際一線品牌。對于歐洲消費者而言,小米過去欠缺的并非“硬實力”,而是“被看到的機會”。直營店的開設,正是小米“上行”的絕佳契機。
小米的高端化基礎設施也已逐漸成型。過去幾年,小米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場持續投入,逐步完善了售后網絡、品牌傳播體系和運營商合作,為在法國這樣成熟的高端市場布局積累了寶貴經驗。如今的小米,已具備更成熟的全球市場打法,有底氣真正參與西歐高端市場的競爭。
從中國手機產業發展的宏觀視角來看,小米重回巴黎開店,也搭上了時代的“便車”。在AI時代,中國手機品牌與上游供應鏈的關系從單純的“采購”升級為“共研共創”。與聯發科合作定制芯片、與三星深度定制影像傳感器、針對手機快充算法定制電池等,這些深度合作讓中國品牌在影像、續航、AI實時推理、端側大模型等領域擁有更高的調優權限,構建起自己的技術護城河。
與此同時,歐洲手機市場的競爭環境也因消費習慣的轉變而更加開放。在AI時代,蘋果與三星的傳統優勢逐漸弱化,用戶更注重產品的實際體驗,而非品牌歷史。這一變化讓小米的“后來者劣勢”不再明顯,進入歐洲高端市場無需再“從零積累十年品牌形象”。AI影像的可靠性、跨設備智能的便利性、系統響應的輕快感等,都能讓用戶在短時間內感受到小米手機的獨特價值。
在全球經濟放緩、關稅波動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小米“重返巴黎”只是其進軍歐洲高端手機市場的開端,接下來,它還需將穩定的產品節奏和成熟的服務體系引入歐洲市場。繼華為、榮耀之后,小米邁出了勇闖歐洲高端市場的堅實一步,這一舉動也為其他中國品牌提供了借鑒與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