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透露了2025年貨幣政策的總體方向,即采取“適度寬松”的策略,旨在通過多元化的貨幣政策工具,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和金融市場動態,靈活選擇時機進行降準降息操作,以確保市場流動性充足,促進金融總量的穩定增長。
關于降準降息的具體目的,專家給出了詳細解讀。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降準”即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措施將有效增加市場的長期資金供應,滿足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同時也有助于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使其能更持續地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推動降低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成本。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6.6%,董希淼預測2025年人民銀行將多次實施降準。
“降息”則通常指的是降低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董希淼預計,人民銀行將在2025年繼續降低政策工具利率,引導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促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繼續下行,從而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減輕企業和居民的利息負擔。
董希淼進一步解釋,擇機降準降息既是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當外部不穩定因素增加或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降準降息的時間點可能會提前,力度也會加大;而如果國內經濟恢復穩定,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則可能降低。2025年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將更具前瞻性、有效性和針對性,為穩增長、促消費、擴內需創造更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2025年將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強化利率政策的執行力度,同時加強利率自律管理,提升銀行自主定價能力,以兼顧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和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的穩中有降。他還提到,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挖掘有效融資需求,確保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與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鄒瀾司長還強調了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將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向亟需領域,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同時,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應對外部沖擊,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金鵬輝指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著力擴大內需、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更加重視消費,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助力上海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我國將繼續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創新科技領域貸款和債券產品,培育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在綠色金融方面,將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標準統一,提升綠色金融質效,創新綠色貸款和債券產品。在普惠金融方面,將繼續實施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行動,提升普惠領域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覆蓋面。在養老金融方面,將健全養老金融支持體系,探索特色產品和服務模式。在數字金融方面,將優化數字經濟金融服務,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政策舉措,提升金融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