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揭曉了2024年度第三批擬首次公開發行(IPO)企業的現場檢查名單,此舉標志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背景下,監管機構對IPO項目公司現場檢查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并再次強調了“申報即擔責”的監管原則。
據統計,自2023年以來,共有21家企業被抽中接受現場檢查。其中,14個項目已主動撤回申請,終止上市進程,這一數字在創業板中尤為突出。還有3個項目處于中止狀態,2個項目注冊生效,1個項目處于已問詢階段,另有1個項目已通過審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現場檢查的抽檢范圍僅限于申報主板、科創板及創業板的企業。
在實施主體與對象方面,現場檢查與現場督導存在顯著差異。現場檢查主要由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交易所作為檢查機構,針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管理場所及其他相關場所,對其信息披露質量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進行實地監督檢查。而現場督導則側重于交易所對保薦人及相關證券服務機構執業質量的現場監督、核查與指導。
數據顯示,被抽中現場檢查的項目中,創業板企業數量最多。在2023年的21個被檢查項目中,有14個項目終止,終止率高達66.67%,且全部為主動撤回。其中,創業板項目占據6席,深主板和滬主板各有3席,科創板則有2席。還有1個項目通過審核,1個項目處于已問詢狀態,2個項目注冊生效,另有2個項目因財報更新而中止。
今年共有四家企業被抽中接受現場檢查。其中,恒達智控和城建設計為2023年下半年申報的企業,分別于5月和6月撤回IPO申請。第二批被抽中的中國鈾業,其受理日期為2024年9月30日,目前因更新財務資料而中止審核。中國鈾業是深交所今年唯一新受理的IPO項目。
在21個被現場檢查的項目中,涉及11家保薦機構,包括國泰君安證券、華源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等知名券商。值得注意的是,在14個已終止撤回的項目中,分別來自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截至最近日期,A股市場已有431家擬上市企業終止IPO,其中426家因材料主動撤回,主動撤回比例高達98.84%。
現場檢查的重點主要聚焦在發行人的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存疑事項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上。發行人方面,檢查主要關注財務信息披露是否完整、準確,包括資產所有權受限、對賭協議、重大訴訟的披露情況,以及歷史增資過程、風險因素等信息的完整性。同時,還關注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有效性和會計處理恰當性。中介機構方面,則主要關注核查程序是否到位、工作底稿記錄是否規范等問題。
為了從根本上整治首發企業在檢查過程中撤回上市申請的現象,證監會于2024年3月對《現場檢查規定》進行了全面評估,并完成了修訂工作。修訂后的規定要求輔導監管堅持時間服從質量,重點關注板塊定位、產業政策和“關鍵少數”口碑聲譽。同時,現場檢查要切實發揮書面審核的補充驗證延伸作用,充分核驗財務真實性,對存在重大疑點的項目探索稽查提前介入、依法立案查處。
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曾表示,證監會將大幅提高現場檢查比例,使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于擬上市企業的三分之一。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線索,一經查實,將嚴懲不貸,以此有力震懾那些試圖“帶病闖關”的企業,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隨著監管層對IPO現場檢查重視程度的提升,不僅反映了其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堅定決心,也對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保薦機構需在保薦環節嚴把“入口關”,確保項目質量,以應對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