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來臨,成都的羊肉湯館逐漸熱鬧起來,市民們開始享受這一傳統時令美食。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場上的肉羊主要來自青海、甘肅和內蒙古等地,日均出貨量約2000只,批發價格在每斤30元左右,較去年同期上漲約20%。
在青羊區東通順街的一家羊肉湯館,早上九點就有六只新鮮宰殺的肉羊掛在店門口,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據海吉星·成都市場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成都主要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目前肉羊出貨量即將進入高峰期,日常出貨量約2000只,冬至前后最高可達10000只。肉羊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借助發達的物流系統,僅需約24小時。
對于價格上漲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與近年來羊肉價格持續走低導致養殖規模縮減有關。以四川為例,2024年全省肉羊出欄量同比下降約15%,供應減少直接推高了市場價格。
雖然本地肉羊供應量有限,但成都的優質種羊卻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專家邱時秀介紹,成都本地主要有三種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的羊品種:成都麻羊、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和簡州大耳羊。其中,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因其遺傳性能穩定、繁殖力高、肉質細嫩等特點,被廣泛引入國內多個省份用于品種改良。
川中黑山羊(金堂型)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還培育出了多個新品種。例如,與南江山羊雜交選育出我國首個肉用性能優良的南江黃羊;與云南本地山羊雜交培育出我國首個肉用黑山羊新品種——云上黑山羊。據統計,西南地區及兩湖兩廣等地的多個地方特色肉羊品種,都帶有川中黑山羊(金堂型)的基因。
數據顯示,2024年金堂縣作為川中黑山羊(金堂型)核心產區,出欄肉羊17.89萬只;簡陽市作為簡州大耳羊核心產區,出欄肉羊32.37萬只。四川省正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虎彪表示,公司選育的成年純種川中黑山羊(金堂型)體重可達100斤,出肉率約52%,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下一步計劃繁育配套系以進一步提升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培育的簡州大耳羊已成為我國第二個、成都市首個自主培育的優質肉羊新品種,并成功走出國門。今年6月,9只簡州大耳羊從簡陽市出發,經隔離檢疫后運往非洲烏干達,參與中國—FAO—烏干達南南合作項目,助力當地養殖業發展。這批種羊將在烏干達繁育優秀后代,為當地農業合作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