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在電商行業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往年不同,今年大促周期進一步延長,而促銷規則卻大幅簡化,用戶參與門檻顯著降低。這一變化直接推動了消費場景的重構——隨著淘寶閃購的加入,外賣等即時消費場景與電商深度融合,使得參與人數再創新高。據易觀分析統計,10月15日天貓雙十一啟動當天,其APP日活躍用戶數突破6億,刷新歷史紀錄。
消費高峰時段也因場景融合發生顯著變化。過去集中在晚間8點至10點的購物熱潮,如今演變為午間12點的外賣即時消費與晚間8點的傳統購物雙峰格局。這種轉變對電商平臺的流量調度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戰,促使技術團隊必須重新規劃系統架構以應對流量洪峰。
技術層面的突破成為支撐這場變革的關鍵。今年8月,淘寶閃購、飛豬、餓了么等業務并入電商事業群后,業務聯動產生的協同效應遠超預期。原本被視為"降維打擊"外賣市場的淘寶,反而因外賣需求激增帶動了自身用戶增長——日訂單峰值突破1.2億單的外賣業務,在8月份就使手淘日活用戶提升20%。這種變化發生在雙十一啟動前兩個月,給云基礎設施帶來了巨大壓力。
面對VPC轉發網關承載量指數級增長、180萬容量VPC瀕臨崩潰的風險,阿里云技術團隊放棄了傳統的區域拆分方案,轉而研發全球首個200萬VPC級聯方案。通過軟硬協同技術,在網關層擴展多級流表,成功實現網絡容量彈性擴張。這一創新使單VPC容量提升至200萬,為基于第八代、第九代ECS實例組建的千萬核CPU集群提供了基礎支撐。配合智能調度系統,算力分配效率顯著提升,確保了雙十一期間天貓與閃購兩大業務的平穩運行。
技術升級直接改善了用戶體驗。往年雙十一期間常見的加購延遲、頁面卡頓等問題大幅減少,今年消費者普遍反映APP操作更加流暢,推薦、營銷等核心場景性能提升30%-50%,響應延遲降低超30%。這種絲滑體驗的背后,是CIPU架構算力規模的數量級擴展——千萬核CPU算力的上線,標志著阿里云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作為首個全面落地AI的雙十一,今年大促成為檢驗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戰場。從消費者端的"AI萬能搜""AI幫我挑",到商家端的智能客服、經營分析,再到平臺端的搜索推薦引擎,大模型貫穿電商全鏈條。淘寶基于Qwen3家族模型升級的生意管家,可為90%的中小商家提供經營數據分析;全新店小蜜能精準理解用戶意圖,自動化處理售后問題。在出海場景中,Qwen-MT翻譯模型支持了億級商品的翻譯任務,單日調用量超14億次。
支撐這場AI革命的是底層算力調度技術的突破。多級親和性調度算法通過NC/交換機/機柜/樓宇/AZ的多層分級,為AI任務規劃最優算力路徑,使GPU卡間數據傳輸效率大幅提升。拓撲感知技術則實時監測網絡狀態,動態調整數據流向,確保卡時在線率。靈駿智算集群融合了阿里云十余年的技術積累,提供穩定高性能的存儲與網絡能力,為雙十一大規模AI應用奠定了基礎。
這場技術變革的背后,是阿里巴巴更宏大的AI戰略布局。集團CEO吳泳銘多次表示,將推進三年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持續追加投入。作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阿里云在模型層面堅持開源路線,通義千問已開源300多個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17萬個,超越美國Llama系列位居全球第一。在基礎設施層面,靈駿智算集群已成為AI超級計算機的關鍵組件,不僅支撐雙十一等超大規模場景,還在自動駕駛、金融、物流等領域廣泛應用。
根據IDC報告,2024年中國AI基礎設施市場中,阿里云以23%的份額位居第一,超過第二、三名總和;在生成式AI基礎設施領域,更取得模型訓練和推理市場的雙料冠軍。這些投入不僅換來市場領先地位,更構建起超越當前需求的超級能力——正如半導體發展初期無法預見納米級電路的應用,今天的技術儲備正是為未來超級場景埋下的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