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315晚會的深度曝光下,一起涉及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的衛生用品生產黑幕浮出水面。一家名為“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業,被揭露涉嫌非法收購并銷售劣質衛生巾與嬰兒紙尿褲,其行為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據報道,這家公司以廢品回收為幌子,大肆從正規廠家收購本應銷毀的不合格衛生用品。這些被正規企業淘汰的殘次品、下腳料,在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內經過簡單的篩選與處理,便搖身一變,以“二等品”的名義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場。更為驚人的是,對于那些完全無法再利用的垃圾,該公司竟將其打碎后重新加工為原材料,再次投入到衛生用品的生產環節中。
記者通過實地探訪發現,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倉庫與車間內堆滿了來自各大知名品牌的衛生用品垃圾,包括“麥酷酷”嬰兒拉拉褲、“自由點”衛生巾等。這些本應被銷毀的產品,在這里卻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工人們熟練地對這些產品進行敲打、篩選,甚至重新打包,準備將其銷往全國各地。
公司負責人劉總在交談中透露,他們的收購價格極低,每噸僅需260元至1400元。而這些經過簡單處理的“二等品”,則能以七八千元一噸的高價出售,利潤之豐厚令人咋舌。劉總還坦言,他們的生意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與一些企業內部人員的勾結。這種非法利益鏈的存在,無疑為不合格產品的流通提供了溫床。
更令人擔憂的是,那些無法作為“二等品”銷售的生產垃圾,并沒有被徹底銷毀。相反,它們被打碎后分離成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原材料,再次被投入到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生產中。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購買衛生用品時,很有可能買到的是由廢棄垃圾加工而成的產品。
此次曝光事件不僅揭露了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違法行為,更暴露出了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在生產、廢棄物處理以及市場監管方面的嚴重漏洞。相關部門應迅速采取行動,加大對生產企業的監督力度,確保所有不合格產品都能得到妥善處理,防止其流入市場危害消費者健康。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選擇正規渠道購買衛生用品,切勿因貪圖便宜而購買到劣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