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手機中SIM卡損壞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用戶反映,他們的SIM卡在沒有明顯外力作用下,竟然出現了損壞,導致手機失去信號。
一位用戶分享了他的經歷,他在市中心行走時,手機突然無法搜索到信號。前往營業廳咨詢后,工作人員告訴他,SIM卡因使用時間過長而損壞,更換新卡后,手機功能立即恢復正常。這一遭遇并非個例,網絡上有多位用戶表示,他們的手機在使用中也出現了類似情況,SIM卡無故損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iPhone用戶在OTA(Over-The-Air,空中下載技術)更新系統后,也遇到了SIM卡損壞的問題。其中,知名數碼博主康總@kang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了這一現象。
面對SIM卡損壞的疑問,專家指出,盡管SIM卡看似只是一張簡單的卡片,但其工作原理與手機主板上的芯片和元件并無本質區別。SIM卡背面的金屬塊實際上是它的接口,用于與手機主板進行通信,并由手機提供電源。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的規定,SIM卡的供電標準包括1.8V、3.3V和5V三種電壓等級。如果手機錯誤地將高電壓供給低電壓等級的SIM卡,就可能導致SIM卡損壞。在手機系統OTA升級過程中,如果涉及SIM卡供電和通信部分的固件更新,確實存在因電壓錯誤導致SIM卡損壞的風險。
然而,這種情況的發生概率并不高,手機制造商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對此類問題進行了諸多優化。專家推測,OTA更新系統時手機發熱也可能是導致SIM卡損壞的原因之一,尤其是SIM卡槽位置靠近主板發熱區域的手機,風險可能更大。
除了上述原因,SIM卡長期使用后,接觸部分金手指氧化也可能導致接觸不良,進而影響與手機的通信。當手機與SIM卡的通信失敗時,無法通過基站的身份驗證,從而導致手機失去信號。
遇到SIM卡損壞的情況,用戶無需過于擔心,只需前往營業廳補辦新卡即可。為了徹底解決SIM卡長期使用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業界正期待著eSIM技術的普及。eSIM是一種嵌入式SIM卡技術,無需實體卡片,可以降低因物理接觸導致的故障率。
盡管eSIM芯片也可能出現故障,如接觸不良、焊點氧化等問題,但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問題出現的概率遠低于實體SIM卡槽的故障率。對于消費者而言,希望eSIM技術的普及能夠減少SIM卡損壞的煩惱,提升使用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