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重要公告,旨在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公告指出,央行計劃在近期內實施第二次面向證券、基金及保險公司的互換便利操作。此次操作的期限為一年,且具備可視情況展期的靈活性,面向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開放申請,互換費率將通過參與機構的招投標流程最終確定。公告發布當日,相關機構便可開始提交申報。
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也發布了相關公告,回顧了首次互換便利操作的實施情況。據悉,首次操作由證監會與央行共同推進,涉及金額達500億元,吸引了20家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積極參與。自工具實施以來,相關機構已根據市場狀況穩步開展融資與投資活動,首批操作資金投放率已超過90%,有效發揮了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作用。
為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的號召,證監會與央行在首批參與機構的基礎上,根據分類評價和合規風控等標準,新增選了20家機構,形成了由40家機構組成的備選池。每批次操作時,將根據實際意向參與規模,篩選出約20家機構參與央行的招標流程。
證監會強調,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面就緒,并于公告發布當日正式啟動。證監會要求相關機構充分發揮其專業投資能力,加強合規風控管理,有效利用這一穩市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市場預期管理,共同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業內專家指出,互換便利操作能夠顯著提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為股市持續引入增量資金。參與機構可以通過這一操作,將流動性相對較差的債券和股票轉換為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從而提高回購融資的可行性。這些資金將被用于股票和股票ETF的投資及做市活動。
回顧此前,首次互換便利操作的推進過程順利,得到了多家機構的積極響應。早在今年10月10日,央行便發布公告,決定推出面向證券、基金和保險公司的互換便利工具,允許這些機構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為抵押,從央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隨后的10月18日,央行成功開展了首次互換便利操作,規模達到500億元。而10月21日,中金公司更是達成了互換便利下的首筆質押式回購交易,質押券為2024年第一期互換便利央行票據。
天風證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首批獲準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共有20家,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財通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財富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嘉實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