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市場趨勢中,Arm架構服務器正逐步成為數據中心領域的新焦點。盡管距離占據全球數據中心CPU銷售額半壁江山的宏偉目標尚有差距,但預計2025年其出貨量將實現70%的顯著增長。這一增長動力主要源自大型機架規模配置的興起,如Nvidia DGX GB200 NVL72等專為AI處理設計的系統,它們極大地提升了Arm服務器的市場關注度。
自2018年以來,Arm通過推出Neoverse N/V/E等多個系列的IP內核產品,在性能上逐漸逼近X86服務器CPU,并在能效和成本上展現出明顯優勢。這一趨勢與云服務廠商自研Arm服務器CPU的熱潮不謀而合,共同推動了Arm架構服務器在市場上的快速發展。
Arm架構服務器的核心優勢在于其低功耗設計,這使得它特別適合AI訓練、邊緣計算等高并發場景。例如,NVIDIA DGX GB200 NVL72系統通過Arm與GPU的深度整合,顯著提高了AI推理效率;而AWS Graviton系列芯片則通過定制化設計降低了云計算成本。Arm的開放授權模式也為企業提供了根據需求靈活調整芯片架構的機會,為國產廠商如鯤鵬、飛騰等打破了x86封閉生態的束縛。
全球Arm服務器芯片設計企業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超大規模云服務與系統設備廠商,它們基于自營數據中心或整機方案進行芯片設計,通過軟硬件協同優化降低成本、構建穩定供應鏈,并依托差異化技術形成競爭壁壘;第二類是以Ampere、博瑞晶芯為代表的獨立廠商,它們通過架構級自研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力,滿足基礎設施領域的靈活適配與定制化需求;第三類則是采用Arm公版方案的SoC集成廠商,它們采購Neoverse-N系列CPU核與CMN總線互聯架構,聚焦SoC集成設計,但設計靈活性與深度優化上存在一定局限。
然而,生態短板仍是Arm服務器推廣面臨的主要挑戰。盡管Arm在PC和移動端已占據主導地位,但在服務器領域的軟件適配性尚不成熟。傳統企業級應用多基于x86架構開發,遷移至Arm平臺需大量重構工作。AI加速卡與Arm的協同效率也面臨挑戰,如CUDA生態對Arm支持的局限性可能影響算力釋放。
根據IDC的最新報告,2025年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將占全球總出貨量的21.1%,遠低于Arm基礎設施主管此前宣稱的50%。但配備至少一個GPU的服務器(支持AI)預計將增長46.7%,幾乎占據今年市場總價值的一半。超大規??蛻艉驮品仗峁┥痰目焖俨捎谜苿臃掌魇袌龅陌l展,IDC預計服務器市場規模將在短短三年內增長兩倍。
當前服務器市場呈現出x86主導、Arm快速滲透的二元格局。x86陣營(Intel、AMD)憑借Wintel聯盟的深厚積累,長期占據傳統數據中心的絕對份額。而Arm的突破口則集中在新興領域,如超大規模云服務商更傾向于采用Arm架構的定制化芯片以降低成本。Arm服務器在AI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應用尤為突出,meta、Google等企業已部署基于Arm的定制化服務器,用于支撐大模型訓練和邊緣推理。
從區域市場來看,美國將實現最高的擴張,到2024年將增長59.7%,到2025年底將占服務器總收入的近62%。中國是另一個銷售增長強勁的地區,IDC預測其銷售額將增長39.5%,占全球季度收入的21%以上。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拉丁美洲的增長率則相對較低,分別為7%和0.7%。加拿大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下降9.6%,原因是2024年達成了一項未指明的“非常大的交易”。
IDC全球基礎設施研究副總裁庫巴·斯托拉斯基在評論服務器增長時表示,對處理人工智能的更多計算能力的需求可能會持續存在。從簡單的聊天機器人到推理模型再到代理人工智能的演變,將需要幾個數量級的更高處理能力,尤其是在推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