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主辦、數據存儲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25數據存儲產業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作為專委會會長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派出高層代表參會——公司副總裁兼數據存儲產品線總裁周躍峰發表主題演講,圍繞AI時代數據存儲產業的創新方向展開深度探討。
周躍峰在演講中指出,AI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正重塑數據存儲的價值定位。數據已從單純的信息載體進化為驅動AI訓練與推理的核心要素,其存儲方式與效率直接影響人工智能的進化速度。面對這一變革,華為提出數據存儲需在六大維度實現突破性創新:性能極限、架構擴展、數據治理、安全韌性、語義升級與綠色發展。
在性能層面,AI場景下多輪對話、長文本推理等任務對存儲提出嚴苛要求。周躍峰強調,未來存儲需突破傳統帶寬、IOPS與時延指標,建立適應AI工作流的新性能標準,確保數據傳輸鏈路與GPU計算資源無縫銜接。針對海量數據存儲需求,華為提出"縱向+橫向"雙軌擴展架構:通過DPU技術實現單機柜容量突破,同時構建EB級橫向擴展能力,滿足互聯網等行業的超大規模存儲需求。
數據治理方面,華為推出的Omni-Dataverse統一數據空間已在全球范圍落地應用。該方案通過跨地域數據可視化、多模態融合檢索與全生命周期優化,幫助企業實現數據資產的全局管控。在安全領域,存儲系統正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免疫,構建起守護數據安全的最后防線——無法滿足內生安全要求的存儲產品將逐步被市場淘汰。
隨著AI向認知智能演進,數據存儲的形態也在發生質變。周躍峰提出"新語義"概念:存儲系統將進化為AI數據平臺,不僅承載數據存儲功能,更需提供知識庫構建、推理加速等增值服務。這種轉變要求存儲接口與服務語義進行根本性革新,以支撐AI代理的智能化升級。
面對AI驅動下的冷數據"升溫"現象,華為特別關注溫存儲技術創新。當前機械硬盤仍是溫數據存儲的主流方案,但該領域尚未實現國產化突破。周躍峰呼吁產業界協同攻關新型存儲介質,建立經濟高效的溫存儲體系,增強我國在全球供應鏈波動中的戰略主動權。
"AI大腦的構建需要存儲與處理器深度協同。"周躍峰用形象比喻闡釋技術融合趨勢:存儲系統正從"數據倉庫"升級為"智能記憶體",通過"以存強算"與處理器形成計算合力。這種變革要求產業重新評估存儲的戰略價值,將其置于AI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位置。
會議現場匯聚了國內存儲產業鏈各環節領軍企業。周躍峰表示,經過二十余年發展,我國存儲產業已形成完整生態體系——從芯片、介質到整機、軟件的全鏈條國產化基本實現,1680EB的存力規模彰顯出引領全球的潛力。華為愿繼續發揮引領作用,與產業伙伴共同突破技術瓶頸、構建健康生態,在AI時代的數據存儲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