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VIDIA推出的RTX 5090 FE公版顯卡在散熱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液態金屬材料作為熱界面材料(TIM),取代了傳統的硅脂散熱方式。
然而,在一項由TPU進行的評測中,拆解顯卡并重新組裝的過程中,評測人員并未沿用原裝的液態金屬,而是選擇了更為普遍的Arctic MX6硅脂。這一變動為后續的測試帶來了有趣的對比數據。
測試結果顯示,在使用硅脂作為散熱介質的RTX 5090上,GPU的平均溫度相較于液態金屬散熱方案上升了約2°C。具體來說,在長達370秒的基準測試中,液態金屬散熱下的最高溫度為77.6°C,而硅脂散熱下的最高溫度則為79.4°C。盡管起始溫度有所不同,但這并不足以說明液態金屬在空閑狀態下的溫度更高。
盡管存在這樣的溫度差異,但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這1.8°C的溫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室溫的微小變化對GPU溫度的影響可能更為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性能測試表明,使用硅脂散熱的RTX 5090在性能上與拆解前保持一致,沒有出現因溫度過高而導致的性能下降或熱節流現象。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了硅脂散熱方案的有效性。
NVIDIA對RTX 5090的熱點溫度閾值進行了提升,從RTX 40系列的83°C提高到了90°C。這意味著顯卡即使在更高的溫度下也能保持穩定運行,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的使用體驗。
這一改進也意味著,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普通的硅脂已經能夠滿足RTX 5090的散熱需求。在需要更換散熱材料時,用戶無需選擇相對復雜且成本較高的液態金屬,從而降低了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