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百度世界大會的舞臺上,AI技術不再是實驗室里的概念,而是以鮮活的實踐案例向全球展示其重塑產業的力量。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以“效果涌現”為主題,向業界傳遞了一個核心信號:當AI從技術工具升維為原生生產力,企業將迎來真正的價值爆發期。這場大會上,從與數字人實時互動到連線中東無人駕駛車隊,從無代碼生成應用到智能體優化復雜系統,百度用一系列場景化演示回應了全球管理者最迫切的疑問——如何讓AI創造真實價值。
三季報數據印證了這種轉型的商業成效:百度AI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50%,其中AI原生在線營銷服務收入激增262%,AI應用收入達26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AI收入占核心營收比重接近40%,標志著百度已完成從搜索引擎公司到AI驅動型企業的質變。這種轉變背后,是百度對AI產業化路徑的深度思考——當行業仍在追逐算力與模型參數時,百度已將戰略重心轉向應用層的價值挖掘。
李彥宏提出的“倒金字塔”理論揭示了這種戰略轉向的底層邏輯:健康的AI生態中,芯片層產生1倍價值,模型層放大10倍,而應用層需創造100倍價值。這一判斷與美國科技巨頭聚焦基礎層的路徑形成鮮明對比,卻與中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形成完美共振。作為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為AI應用提供了最豐富的試驗場,而百度的實踐正在為這種優勢注入技術動能。
技術閉環的構建是百度AI戰略的基石。從文心大模型5.0到昆侖芯天池超節點,從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平臺到GenFlow智能體開發工具,百度形成了從算力、框架到模型、應用的完整技術棧。文心5.0作為全球首個原生全模態模型,在多模態理解、智能體規劃等維度實現突破;新一代昆侖芯單節點可訓練萬億參數模型,為產業應用提供算力保障;蘿卜快跑累計完成1700萬單出行服務,驗證了無人駕駛技術的規模化可行性。這些技術成果的共同點在于:它們均已跨越實驗室階段,成為可量產的商業解決方案。
在搜索業務重構中,這種技術閉環的價值得到充分展現。百度用AI徹底改造了傳統搜索結果頁,將文字鏈接轉化為富媒體內容矩陣。目前70%的搜索首條結果以圖片、視頻或數字人形式呈現,這種變革初期曾因響應速度問題導致用戶留存波動,但李彥宏堅持“用戶需求優先”的原則,最終用更精準的答案贏得了市場認可。類似的重構發生在文庫、網盤等業務線:GenFlow智能體平臺用戶突破2000萬,海外AI學習平臺Oreate上線百日即獲120萬用戶,證明AI對業務的改造具有跨場景的普適性。
前沿應用的突破則展現了AI從工具到生態的進化。自我演化智能體“伐謀”通過模擬生物進化算法,能在幾小時內為港口調度、能源管道布局等復雜系統找到最優解,其應用場景覆蓋制造業、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數字人技術的成熟更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雙11期間83%的主播使用百度數字人工具,帶動直播間數量增長119%,GMV提升91%。無代碼開發平臺秒噠2.0累計生成40萬個應用,包括本次大會官網,標志著AI正成為產業生態的核心引擎。
這種技術勢能正在向全球市場擴散。蘿卜快跑、慧播星數字人、秒噠等成熟產品已啟動出海計劃,其中數字人業務率先落地巴西,后續將拓展至東南亞和美國市場。與單純的產品輸出不同,百度的全球化戰略強調技術能力的本地化適配,這種“中國解法”的國際化實踐,正在為全球AI產業化提供新范式。
對于企業而言,百度的實踐提供了可復制的轉型路徑:從替代重復性勞動的初級應用,到實現生產力無限供給的中級階段,最終邁向超越人類認知的高級智能。埃森哲調研顯示,全球領先企業已通過AI規模化部署獲得顯著競爭優勢,而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試點階段。李彥宏的呼吁直指核心:“只有當AI成為原生能力,才能引爆生產力革命。”這場變革中,最大的風險不再是技術落后,而是錯過將智能紅利轉化為社會紅利的關鍵窗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