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與健康理念深度融合的當下,食品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成都市新津區憑借前瞻布局與精準發力,在健康食品賽道上跑出加速度,成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今年11月,四川省健康食品產業園正式揭牌,標志著這個以綠色為底色的產業集聚區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產業蝶變的背后,是五年來的持續深耕與突破。新津區以"立園滿園"為戰略支點,重構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健康食品產業從規模集聚向質效雙升躍遷。目前,區域內已形成覆蓋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包裝物流、檢驗檢測的全產業鏈條,中糧、希望食品、華潤怡寶等102家企業在此集聚,今年1-10月產值突破162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年規模預計突破200億元,連續兩年位居全市首位。
健康消費浪潮的興起為產業轉型提供關鍵契機。國家"體重管理年"行動的持續推進,促使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成分、加工方式、功能屬性提出更高要求。新津區敏銳捕捉這一趨勢,構建"2+3+N"產業體系,通過"大單品引領、大企業支撐、大平臺賦能、大產業協作"路徑,推動傳統食品產業向健康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沈師傅雞蛋獨創的全蛋液濃縮技術、菊樂食品全流程數字化系統、美好小酥肉等年銷14億元的爆款產品,共同勾勒出產業創新升級的生動圖景。
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生態格局,成為產業躍升的重要引擎。中糧糧油智能工廠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統與WMS倉儲管理系統無縫銜接,實現生產、倉儲、財務數據實時互通,其供應鏈優勢吸引20余家下游企業集聚,形成強大的"磁吸效應"。桃李面包、麥王食品等企業與中糧僅一街之隔,物流成本優勢顯著。這種"鏈主企業+配套企業"的協同模式,推動銀鷺食品、白象食品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產業集群效應持續放大。
科技創新為產業注入核心動能。新津區深化與中國農大、江南大學等高校合作,組建綠色產業研究院、健康食品聯合檢驗實驗室等平臺。今年4月成立的健康食品科技創新中心,由中國工程院金征宇院士領銜,已促成23個產學研項目落地。希望食品與成都大學共建博士創新站,開發的4款新產品實現營收1.1億元。通過"科技副總"制度,60余名高端人才扎根產業一線,推動研發成果快速轉化,縮短了科技創新到生產力的距離。
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新津區正以"產業為先、創新為核、園區為要"為發展主線,按照"穩存量、育增量、謀新量"的思路,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健康食品產業園。按照規劃,到2029年區域健康食品企業將突破200家,產業規模達300億元以上,這場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食品產業的跨越,正在書寫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