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設計界的風向標似乎總是在不斷地輪回。曾經風靡一時的科幻酷炫風格逐漸被極簡復古所取代,系統UI設計也在擬物與極簡之間搖擺不定,就連屏幕設計也從曲面屏回歸到了直屏。在手機市場,這種設計上的反復輪回早已屢見不鮮。
然而,在這場輪回之中,一個曾經被手機廠商們追捧的設計元素——超薄手機,似乎正在悄然回歸。據多方消息透露,蘋果、三星、紅魔、OPPO和vivo等知名品牌都計劃在今年推出主打超薄設計的機型。
以蘋果的iPhone 17 Air為例,據外媒曝光的機模照片顯示,該機的機身厚度僅為5.5毫米,幾乎只有iPhone 16 Pro Max的一半。如此纖細的機身設計,無疑讓人眼前一亮。而三星在去年年底發布的S25 Edge,同樣以5.74毫米的超薄機身贏得了不少關注。
然而,超薄設計并非沒有弊端。最為明顯的便是續航時間的縮短。由于機身厚度的限制,超薄手機的電池容量往往較小。例如,iPhone 17 Air的電池容量預計不到3500毫安時,而三星S25 Edge也僅為3900毫安時。在國產手機普遍配備六七千毫安時電池的時代,這樣的續航表現顯然難以令人滿意。
超薄設計還意味著核心配置的閹割。為了保持機身的纖薄,像相機傳感器和散熱措施等占用空間的組件都會被縮減。這無疑會犧牲一部分性能和體驗。
盡管超薄設計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手機廠商們似乎依然熱衷于這一領域。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需要一款足夠新穎的產品來攪動市場。在已有的成功模式上進行微調,而非冒險嘗試顛覆性創新,似乎成為了巨頭們的共識。
與蘋果和三星不同的是,國產廠商們似乎更加謹慎。他們更傾向于在中端或低端產品線試水超薄機型,以便在價格和配置之間取得平衡。畢竟,超薄機型的受眾并非市場的新用戶,而是那些對手機手感和便攜性有著更高要求的挑剔用戶。
國產廠商在電池技術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例如,榮耀的青海湖電池、小米的金沙江電池、華為的硅碳負極電池等,都在積極提升電池的容量和密度。在高硅碳負極電池的加持下,國產手機在保持機身纖薄的同時,也能擁有更大的電池容量。
以即將發布的紅魔10 Air為例,雖然其機身厚度達到了7.85毫米,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超薄手機,但其搭載的6000毫安時電池卻足以讓人印象深刻。這或許預示著國產超薄手機在保持纖薄機身的同時,也能擁有不俗的續航能力。
超薄手機的復興并非偶然,而是手機行業在技術、需求和市場之間不斷探索和權衡的結果。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未來我們或許能看到更多既輕薄又實用的手機問世。而對于用戶而言,他們最關心的或許還是手機廠商如何能夠用更具新奇感和科技感的功能來吸引他們,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
在這場超薄手機的復興浪潮中,你準備好迎接一款既輕薄又強大的手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