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行業正經歷關鍵轉型期,曾經以技術突破為主導的狂熱發展,在2025年迎來商業化考驗。隨著智譜等頭部企業啟動IPO進程,市場關注焦點從單純的技術競賽轉向實際應用價值評估。這種轉變在開源與閉源路線之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資本市場開始用更嚴格的標準審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智譜董事長劉德兵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開源與商業化并非對立關系。短期來看,閉源模式可能帶來直接收益,但從長遠發展角度,開源有助于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他指出:"AI化是百年進程,如果不開源,許多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將無法接觸核心技術。通過開源培養產業生態,最終會有部分轉化為商業價值。"這種判斷已得到市場驗證,智譜在持續開源的同時,商業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針對行業關注的參數規模問題,劉德兵解釋稱,大參數模型仍具有戰略價值。他以GLM-4.1V-Thinking 10B級小參數模型為例說明,雖然行業出現性價比競爭趨勢,但大參數模型作為技術錨點不可或缺。"通過萬億參數模型確定性能上限后,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優化小模型。這種技術路線既能保證性能基準,又能實現參數規模的有效控制。"
在應用落地層面,劉德兵承認當前存在認知落差。雖然語言處理、圖像生成等領域已實現成熟應用,但能源、制造等重工業領域的深度融合仍需突破。他強調兩個關鍵方向:一是模型企業與行業龍頭的深度協作,二是模型自身能力的持續提升。"未來當模型智力水平達到臨界點,普通用戶也能輕松使用,那時'一人公司'的創業模式將成為可能。"
對于AGI發展路徑,劉德兵認為當前行業正處于L3(自我學習)向L4(自我認知)跨越的關鍵階段。真正的突破在于模型能否自主調整參數數值,而非簡單的交互記憶。"這就像人類改變世界觀一樣困難,參數調整可能引發模型崩潰,但這是實現自主進化的必經之路。"他透露,智譜正在探索參數動態調整機制,這是實現模型自主成長的核心挑戰。
針對行業格局變化,劉德兵認為市場分化是必然趨勢。隨著技術探索期結束,能夠堅持基礎模型研發的企業將越來越少。"智譜始終以'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為愿景,這種長期主義定位要求我們保持技術前瞻性。"他透露,公司正在平衡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確保技術突破能夠轉化為商業優勢。
對于即將到來的2026年,劉德兵預測AI應用將迎來實質性突破。他特別看好智能體(Agent)技術的發展,認為當前0到1的突破將在精準度和效率上實現質的飛躍。"明年會有更多企業通過AI應用獲得實際收益,行業對技術落地的認知將更加成熟。"這種判斷基于當前市場參與度的顯著提升,以及技術融合經驗的持續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