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業內稱“北展”)的臨近,通信行業如何借力AI浪潮實現轉型,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在這場技術變革中,華為通過媒體溝通會釋放出明確信號:以5G-A、F5G-A為核心的連接技術與AI計算的深度融合,將成為驅動通信產業增長的新動能。
在華為的布局中,5G-A(增強型5G)、F5G-A(家庭接入升級)與邊緣智算構成三大核心商業化路徑。據華為中國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梁策介紹,5G-A已從商用試點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截至目前,全國300個城市完成網絡部署,套餐用戶突破3000萬,支持終端超1億部,預計年底將達2.5億部。梁策強調,5G-A的核心價值在于“更大上行能力與更低時延”,這是支撐多模態AI交互、實時協作應用落地的關鍵。例如,美國網紅“甲亢哥”在中國直播時采用的多卡背包與無人機網絡保障方案,便凸顯了傳統網絡難以滿足AI高性能需求的痛點,而5G-A能以合理成本實現穩定覆蓋。
在家庭場景中,華為通過FTTR、50G PON及Wi-Fi7技術組合,將家庭打造為“AI to H”(AI到家庭)的本地化載體。梁策指出,F5G-A正在推動家庭從“居住空間”向“智能體中心”升級,未來可實現生鮮直購等生活服務閉環。運營商計劃通過差異化套餐與家庭終端設備,將用戶體驗升級轉化為付費意愿。目前,華為5G-A相關套餐與終端生態已進入規模驗證階段,部分差異化套餐用戶增長顯著。
邊緣智算領域,華為的“超節點”與省市級算力池布局備受關注。華為智算商業發展部部長王法透露,384超節點更適配MoE(多專家架構)及低時延大規模推理需求,運營商省市機房已成為主流算力部署形式,入駐式大機房比例顯著下降。王法認為,運營商憑借地理分布優勢與合規屬性,天然具備成為邊緣智算提供方的條件。
在商業模式創新上,華為與運營商合作推出“網絡+算力+應用”標準化組合包。華為市場管理部部長郝晶晶介紹,面向企業的“專線+X”模式已在多地落地,自2023年提出以來,已助力超300萬家中小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算力提供方面,“以租代建”模式成為主流,運營商或第三方按需提供近端推理與訓練能力,企業客戶按使用量付費,避免一次性高額投入。王法指出,這種模式的經濟性取決于租戶規模與資源復用效率。
盡管技術框架與商業路徑已明確,但挑戰依然存在。王法坦言,算力與機房建設(尤其液冷方案)需高額前期投入,回收周期長。當前行業部署正從入駐式向省市遷移,以降低單位成本。AI落地面臨“軟件工程化”難題,硬件能力能否轉化為穩定服務收入,取決于生態能否將復雜場景標準化并批量交付。市場上曾流行的一體機方案,經實踐后反思,其難點在于模型工程化、場景可復制性與長期運維投入。
對于應用趨勢,華為預計5G-A與AI融合的殺手級應用將出現在個人與家庭云智業務中。隨著AI Agent時代到來,網絡需滿足1080P圖像傳輸與400—650毫秒交互時延要求,上行帶寬20M將成為基礎標準。梁策表示,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無線網絡與寬帶網絡,是推動云服務與AI服務普惠化的關鍵技術手段。
在即將開幕的北展上,華為將展示384超節點實體機、AI to B/C/H全場景方案、ADN自動駕駛網絡等成果,全面呈現“以算助聯、以聯促算”戰略的落地實踐。這場通信業的轉型浪潮,正以技術融合為支點,撬動產業生態的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