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模型創業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曾經備受矚目的“大模型六小虎”如今集體面臨轉型陣痛。資本熱度消退、C端商業化受阻、戰略頻繁調整引發的管理層動蕩,共同構成了行業發展的新圖景。據不完全統計,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至少12位核心高管從頭部企業離職,他們的去向折射出行業生態的深層變化。
智譜COO張帆的第三次創業頗具代表性。這位兼具大廠技術背景與連續創業經驗的AI老兵,在2022年通過并購加入智譜后,主導了企業服務業務的戰略布局。隨著2025年初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張帆選擇再度出發,創立元理智能。新項目聚焦商業強化學習領域,旨在開發可自我進化的智能體員工系統。成立僅三個月便獲得藍馳創投領投的8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驗證了資本市場對垂直領域AI應用的持續關注。
零一萬物技術副總裁戴宗宏的轉型路徑則展現了基礎設施層的機會空間。這位曾任職華為云、阿里達摩院的資深專家,在AI Infra團隊整體裁撤后創立基點起源。公司自主研發的企業業務流AI操作系統,在天使輪即獲得超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陣容包括創新工場等知名機構。值得注意的是,零一萬物同期拆分的AI視頻項目SparkView也啟動獨立融資,顯示大模型企業正在通過業務分拆探索新增長點。
百川智能成為高管創業的“黃埔軍校”,已有四位核心成員創立新公司。前聯合創始人焦可創立的來福科技,瞄準AI電臺賽道,通過智能技術重構音頻生產消費鏈路;技術負責人陳煒鵬的涌躍智能專注編程優化,為開發者提供智能支持;AI產品負責人劉小藝打造的OpenCreator平臺,整合多模態大模型能力服務影視教育行業;商業合伙人鄧江創立的緣啟智慧,則推出醫療智能體產品MentX,探索多模態醫療應用。
MiniMax前產品負責人馮雷的創業項目ListenHub,將AI播客生成作為突破口。這款支持中英文內容生成的工具,上線后迅速獲得紅杉中國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月之暗面出海團隊負責人明超平創立的新言意碼,則直接對標美國智能代碼生成工具Cursor,成立不到一年完成三輪融資,估值躍升至數億美金,成為資本追逐的新焦點。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當前大模型創業呈現明顯特征:基礎研發賽道逐漸固化,垂直應用領域成為新戰場。創業者普遍避開與巨頭正面競爭的基礎層,轉而深耕AI Agent、智能編程、音視頻生成等場景明確、收費模式清晰的細分領域。海外已驗證的商業模式成為重要參照,Cursor、ElevenLabs等企業的估值標桿,為國內創業者提供了清晰的融資路徑。不過,這些新興公司尚處早期階段,最終誰能突破重圍仍待市場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