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迎來重大整合事件,中金公司宣布將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并東興證券與信達證券,這一動作標志著“匯金系”券商內部整合正式拉開帷幕。根據三方發布的停牌公告,中金公司擬向兩家券商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股份完成收購,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5個交易日。
此次整合方案顯示,三家券商體量差異顯著。截至三季度末,中金公司總資產達7649.41億元,遠超東興證券的1163.91億元和信達證券的1282.51億元。合并后總資產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大關,與華泰證券相當,但與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超2萬億元的體量仍有差距。營收數據方面,三家機構前三季度合計實現273.9億元營業收入,凈利潤95.20億元,分別位列行業第三和第六。
業務布局呈現明顯互補特征。中金公司在投行業務和國際化領域具有傳統優勢,其財富管理板塊通過2016年收購中投證券已形成完整體系。東興證券深耕福建市場,擁有92家分支機構;信達證券則在遼寧地區布局104家營業部,兩家區域性券商的加入將使合并后營業部數量躍居行業前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信達證券控股股東中國信達在不良資產處置領域的專業能力,有望為中金公司拓展債務重組、產業投行等新型業務提供協同效應。
整合背景可追溯至2025年初的股權劃轉。當時財政部將所持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三家AMC股權無償劃轉至中央匯金公司,形成包含東興證券、信達證券、長城國瑞證券的“匯金系”券商版圖。此次整合前,該體系內已發生多起人事變動,包括中金公司與銀河證券高層更替引發的市場猜想,以及信達證券董事長、總經理在年內相繼調整。
監管層推動行業整合的意圖明顯。證監會提出的2035年建設目標要求形成2-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投行,目前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的合并已相繼完成,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國信證券收購萬和證券的方案也獲批準。全聯并購公會創始會長王巍指出,通過并購三年內可能誕生3-5家全棧式服務的大型券商,但整合效果最終需接受市場檢驗。
整合挑戰同樣不容忽視。華東政法大學徐明教授認為,證券機構并購重組將呈增加趨勢,但多元股權結構帶來的治理復雜度可能超出市場預期。國金證券分析師舒思勤特別指出,需在協同效應與同業競爭間尋找平衡點,核心領導團隊、激勵機制、企業文化融合將是決定整合成效的關鍵因素。中金公司公告亦承認,整合后需在客戶資源、業務線條、系統平臺等方面進行深度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