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猶如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不僅催生了電商、外賣、短視頻等新興業態,更創造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崗位,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然而,在2G至4G時代,通信標準制定權長期被美國企業高通壟斷,其憑借大量通信基礎專利,每年向全球智能手機廠商收取高額專利授權費,輕松獲取巨額利潤,蘋果、華為、小米等企業均難以擺脫其影響。
轉折點出現在5G時代。華為率先發布5G技術,并推出集成5G基帶的芯片與設備,徹底打破了高通的壟斷格局,終結了其在中國市場的“躺賺”模式。盡管美國通過修改半導體供應規則、制造“5G安全后門”等手段試圖遏制華為發展,但華為憑借技術優勢仍突破重重阻礙,在國際舞臺占據核心地位。數據顯示,2022年底華為以14.59%的5G專利占比領跑全球,遠超高通、愛立信等企業;同期中國建成350.9萬座5G基站,用戶突破8.1億,遠超美、日、歐總和。
面對5G領域的失利,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6G,試圖通過“彎道超車”重奪主導權。其聯合日韓成立6G聯盟,投資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并拉攏英、澳、加拿大等國組建“十國聯盟”,發布6G原則,意圖通過技術聯盟與市場孤立策略實現反超。目前,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已發射近7000顆衛星,星艦技術即將突破,衛星互聯網用戶突破400萬,日企更研制出全球首款6G無線傳輸設備,美國在6G領域的布局初顯成效。
然而,中國的6G布局同樣不容小覷。在專利領域,中國以40.3%的占比穩居全球第一,遠超美國、日韓及歐盟。衛星部署方面,中國提出“GW”“鴻雁星座”計劃,并于今年8月啟動“千帆計劃”,首批衛星已成功入軌,直指星鏈的壟斷地位。更關鍵的是,中國移動牽頭的新一代6G場景需求標準工作獲全球90家企業支持,是美歐總和的兩倍。據推進組透露,中國6G核心方案將于2025年完成標準制定,2030年啟動商用,2035年發射1.3萬顆6G通信衛星,目前各項計劃正穩步推進。
反觀美國,其6G突破雖引人注目,但中國在專利、標準、衛星部署等領域的全面領先,已形成難以逾越的壁壘。外媒評價稱,美國試圖跳過5G基礎直接沖刺6G,猶如嬰兒未學步先學跑,終難成功。而中國從5G到6G的穩步突破,為技術主導權奠定了堅實基礎。若持續保持當前發展態勢,中國在6G時代的全球領先地位將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