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大屏,這一看似已步入常態化的配置,近期卻意外成為網絡熱議的焦點。關于車載大屏與物理按鍵的取舍之爭,似乎已塵埃落定,但車企在智能座艙領域的較量卻遠未停歇。如今,它們比拼的不再僅僅是屏幕尺寸、數量或素質,更重要的是流暢且便捷的車機體驗。
車機系統不僅要美觀大方,使用起來也要如同平板一般順暢。然而,這一追求卻引發了新的討論。有博主指出,部分品牌因技術滯后而不得不保留屏幕黑邊,而領克900則通過軟件創新,實現了視覺一體化與動態防干擾,從而帶來了更為出色的用戶體驗。
電車通曾親身體驗過領克900的車機系統,其亮點在于采用了一整塊30英寸的6K屏幕,而非將中控屏與副駕駛娛樂屏進行機械拼接,避免了屏幕間明顯的黑邊。領克900并非吉利首次嘗試屏幕一體化設計,此前上市的銀河E8以及遭遇挫折的極越01,均實現了中控屏、副駕駛娛樂屏與儀表盤的三屏一體化。
當前,業界對于車載大屏是否應保留黑邊產生了分歧。一方面,有人認為“傳統雙屏”中的黑邊雖視覺上略顯割裂,但能自然隔離兩塊屏幕的內容,減少駕駛者的干擾。然而,電車通在試駕多款新能源車型后發現,屏幕信息對駕駛的影響微乎其微。例如,問界M9、銀河L7、小鵬G9等車型,即便取消了黑邊,也未見駕駛者因屏幕信息而分心。
關于駕駛安全,真正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屏幕亮度。過高的亮度會產生眩光,干擾駕駛者對路況的觀察。但這一問題,車企早已通過環境光傳感器自動調節屏幕亮度或UI主題加以解決。因此,保留黑邊對駕駛安全的影響實則微不足道。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傳統雙屏”在信息呈現上更為合理且成本更低。然而,以領克900為例,其車機屏幕雖為一體化設計,但操作理念與“傳統雙屏”無異。屏幕左側操作對應車輛控制與APP顯示,右側同理,只是主界面壁紙鋪展得更全面,營造出一體化視覺。這種設計并未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
至于成本問題,領克900的30英寸6K屏幕成本雖無從得知,但與汽車的三電系統、底盤等大件相比,屏幕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消費者更關心的,是整車的體驗與價格是否匹配。領克900在智能化配置上的慷慨,使其在同級別車型中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隨著車載大屏技術的不斷發展,車企們正不斷探索新的顯示形式。從特斯拉Model S的推出,到近年來各種創新屏幕設計的涌現,車載大屏已成為車企展示創意與技術實力的舞臺。長安馬自達EZ-60概念車的裸眼3D HUD,以及廣汽昊鉑概念車型“Earth大地”的動態冷彎屏幕,都是這一趨勢的縮影。
盡管這些前沿設計距離實際應用尚需時日,但無疑預示著車載大屏的未來將更加多元化與智能化。在領克900等一體化屏幕的基礎上,未來的車載大屏或將融入更多自由分屏功能,為用戶帶來更為豐富與個性化的車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