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粟裕
近日,廣東白云學院公示的“1477名新生擬放棄入學”登上熱搜。記者注意到,全國多所高校公布新生放棄入學資格相關情況,包括揚州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這一現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多所高校出現新生放棄入學
10月21日晚,廣東白云學院發布通報稱,經上級審核,確定今年招生計劃為13526人(其中普本生8026,專升本5500人)。新生入學后,統計到未報到學生1477人,整體報到率89.08%(其中普本報到率90.43%),比照全省高校新生報到情況,屬正常范圍。
通報稱,1477名未報到學生中,709名是專升本學生(非普通高考學生)。
據廣東白云學院官網介紹,該校創辦于1989年,前身為?廣州白云應用技術學校,2005年升格本科并更名為廣東白云學院。學校位于廣州市,擁有西校區和北校區,占地面積1350畝,是一所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生3.36萬余人。
除廣東白云學院之外,廣州華立學院也發布了“2024級新生放棄入學資格名單的公示”。信息顯示:尚有983名新生未履行報到手續、請假或已辦理放棄入學資格手續,均按放棄入學資格處理,不再辦理注冊手續。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華立學院(原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建于1999年,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廣東省第一批獨立學院,全面實施本科教育。2021年經教育部同意,轉設為廣州華立學院。學校設有16個二級學院、49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230余人。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也發布公示,719名2024級高職新生無正當事由逾期未到校報到或報到后申請放棄入學資格,擬按放棄入學資格處理。
記者注意到,不僅廣東,全國多所高校也公布了新生放棄入學資格相關情況。近日,揚州大學發布公示,78名已錄取的2024級新生和5名2023級保留入學資格的同學,未按規定時間及要求辦理入學手續,擬作放棄入學資格處理;廣西師范大學稱,149名新生無正當事由逾期未到校報到或報到后申請放棄入學資格,決定取消入學資格。
考上大學為何放棄入學
廣東白云學院1477名新生為何未報到?10月22日,該校教務處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具體原因有調研,但不會公布每個學生不來的原因。
“有些學生認為考試發揮失常了,被錄取后選擇復讀。這一千多名學生還包括普通專升本的學生,有些學生想留在原單位或者已找到工作,就沒來報道。”廣東白云學院招生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一年學費加住宿費近4萬,還有生活費也得不少,四年開銷就很大,這高昂的學費一般家庭確實負擔不起。”一名微博網友評論。
記者注意到,該校公布的2024年普通高考招生專業計劃表顯示,招生專業的學費每年3.18萬元至4.98萬元不等。
那么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標準如何?盡管近年來一些省份陸續宣布調整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標準,上漲幅度多在20%-40%之間,但也大多維持在5000元-8000元范圍。如河南省高校依據省發改委等單位公布的《調整公辦普通高校學費標準的通知》,文科類4400元/年,理工類5000元/年,醫學類5500元/年,藝術類8000元/年。
對于廣東白云學院學費,不少網友質疑過高,10月22日,該校招生處工作人員回應記者,每年學費3至5萬元并不算高,其他廣東同類民辦高校學費基本都在這個范圍。“有的學校收費還要高,不能拿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對比。”
民辦高校學費有何規定和標準?根據2016年廣東省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取消我省民辦高校和民辦中職學校學費備案以及住宿費核準有關問題的通知》,取消民辦高校、民辦中職學校學費備案制度和住宿費核準制度。相關標準由學校根據市場情況、自身辦學條件以及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向社會公示后執行。記者注意到,廣東白云學院等民辦高校招生簡章明確收費標準按該規定執行。
廣東白云學院發布的情況說明稱,廣東省專升本報考對象包括應屆、往屆專科畢業生及成人專科畢業生。這類考生群體有工作的比例較高,疊加考公、出國(境)深造等多種選擇,放棄入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放棄入學資格的大部分是專升本學生,專升本學生歷年來的報到率都比較低。”廣州華立學院教務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類學生相比普通高考考生,準備考試的時間成本比較低。另外,如果學生認為民辦學校學費太貴,或者想考更好的學校,都可能放棄入學。
民辦本科為何報到率偏低
“每年都有被錄取而放棄報到、入學的考生,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可能認為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想復讀,我國每年超百萬的高考復讀生,不少是被錄取放棄報到的考生。”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記者表示,也有考生因為錄取的民辦大學學費太高,家庭難以承受而放棄入學。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贛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邱小健在漢斯出版社《職業教育》刊發的《我國民辦高校招生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文指出,公辦高校學費大多低于萬元,公辦高校不僅在學費上遠低于民辦高校,且由于大量補貼,公辦高校的業務培養費遠高于民辦高校。“學費”和“就業”成為家長和考生心中的結癥,不得不計算上大學的成本。
熊丙奇表示,普通高考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報到率在90%左右,民辦本科的報到率還要低一些。專升本的報到率因考生結構更復雜,社會考生比例高,比普通高考報到率低。
他認為,報到率與學校的辦學層次、辦學聲譽密切相關。辦學層次高的重點大學,放棄報到比例低,一般不到1%,一般在幾十人到上百人。“辦學層次低的高職院校,放棄報到比例較高,此前有的高職院校的報到入學率只有70%左右。”
專家:大學不能再追求規模發展
對于新生放棄入學的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記者表示,這是未來很多學校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果學生認為沒有進入合適的學校,他可以選擇不入學,因為成本與收益不匹配,這是高校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
他建議,高校可在招生環節跟學生確認是否入學。對于確認不報到的學生,可考慮選擇遞補錄取。“關鍵是高校應積極適應社會需求加強學科建設,讓所開的專業跟市場需求對應起來,提高教學能力,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熊丙奇指出,如果在同類學校中報到率較低,學校應反思和調整,跟蹤分析做出整改。“大學不能再追求規模發展,走特色辦學之路,通過提高教育回報率,吸引學生報考,提高被錄取學生報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