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一場消費行業論壇上,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家圍繞消費市場的結構性機遇與商業創新模式展開了深入探討。德勤中國消費行業主管合伙人張天兵指出,盡管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偏弱,但德勤跟蹤的多個賽道中仍有約三分之一實現了增長,部分賽道甚至保持了20%至30%的增速。這一現象表明,即使在最具挑戰性的賽道中,優秀企業仍能脫穎而出。
張天兵進一步分析稱,寵物經濟、銀發經濟、健康經濟、單身經濟等九大結構性機遇正在重塑消費市場。以寵物經濟為例,中國寵物數量已達7000萬,遠超4000萬的新生嬰兒數量,市場潛力巨大。而銀發經濟則代表著一個尚未完全開發的藍海市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后積累財富的一代人逐步進入退休階段,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中國商業聯合會購物中心分會副會長蔡云從購物中心運營的角度提出,傳統依賴聲光電效果和高端消費的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市場挑戰。她強調,激活消費市場的關鍵在于深入理解消費者需求,并創新運營手段。例如,通過打造獨特的場景體驗和情感連接,購物中心可以重新吸引消費者。
越南南龍地產CEO、桉得資本董事長羅臻毓則從科技賦能的角度分享了觀點。他認為,科技的發展為零售和商業不動產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利用科技手段了解和服務消費者,企業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他特別提到,新一代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和私域流量,這要求企業從平臺和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商業模式。
東原致新、東原仁知董事長羅韶穎對市場潛力表示樂觀。她指出,中國擁有14億人口,僅一二線城市就有4億人口,消費總量巨大。她認為,激活市場的關鍵在于找到那些既有消費能力又愿意消費的人群。她特別提到,空巢的中年初老人群和年輕人是兩個極具潛力的消費群體。前者經濟負擔減輕,收入達到峰值,且愿意為家庭二代甚至三代消費;后者則受荷爾蒙驅動,整體消費動力強勁,甚至能通過炒游戲裝備等方式創造收入。
光大安石資管總裁周頌明從核心競爭力角度分析了消費激發策略。他認為,企業需要找到自身優勢,如規模、業態組合或場景打造等,以吸引消費者。他特別提到情緒價值的重要性,如粉絲經濟通過舉辦明星應援活動等方式,可以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他還強調了產品更新迭代和內容創新的重要性,認為這是激發消費的關鍵因素。
在討論商業不動產的價值轉變時,羅臻毓指出,隨著消費模式的改變,不動產的價值重心已經從硬件和空間轉向內容。他預測,未來的建筑物空間將分化為綜合體驗容器,承載社交、教育、娛樂、健康等多種功能。他特別提到,新型公司的辦公地點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工位,而是包含了飲食、娛樂、休息等多種設施,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對于投資機會,羅臻毓認為,商業不動產已經從一個產品轉變為一個平臺,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公司聯合打造。他特別提到,城市更新和出海投資是兩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城市更新可以通過改造傳統商業空間,打造新一代建筑物;而出海投資則可以尋找那些尚未發展到中國階段的市場,重走中國走過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