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期貨市場迎來了新能源金屬領域的又一重要成員。12月26日,多晶硅期貨在廣州期貨交易所(簡稱“廣期所”)成功上市,而多晶硅期權則緊隨其后,于次日正式推出。
市場反應熱烈,多晶硅期貨自早間開盤便展現出強勁的上漲勢頭。七個合約全部飄紅,其中主力合約PS2506更是一度觸及漲停,漲幅高達13.99%,報價達到44000元/噸。截至收盤,多晶硅期貨成交量突破33萬手,持倉量接近4萬手,成交額高達416億元。主力合約PS2506最終收盤價為41570元/噸,漲幅穩定在7.69%。
多晶硅作為廣期所繼工業硅、碳酸鋰之后的第三個新能源金屬品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光伏產業鏈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此次期貨品種的推出,不僅豐富了我國期貨市場的產品體系,更為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多晶硅,又稱高純多晶硅料,是以純度高達99%的工業硅為原料,經過一系列提純工藝后制得的高純硅材料。其純度可達99.9999%以上,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片、集成電路硅襯底等產品的關鍵原料,對新能源產業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根據廣期所的相關規定,多晶硅期貨首批上市交易合約包括PS2506至PS2512七個合約月份,掛牌基準價統一設為38600元/噸。上市首日,多晶硅期貨合約的保證金比例為合約價值的9%,漲跌停板幅度為掛牌基準價的14%。
市場分析師指出,多晶硅期貨上市首日的表現符合預期,市場交投活躍,反映出市場對光伏產業鏈后續發展的樂觀預期。南華期貨的有色分析師夏瑩瑩表示,近月合約漲勢相對較弱,主要是受到西南地區枯水期生產成本較高的影響。
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目標的深入實施,光伏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光伏產業鏈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產業的發展對于推動新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2023年多晶硅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92%左右。
然而,多晶硅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由于缺乏遠期價格信號和風險管理工具,多晶硅市場常常出現供需階段性錯配、市場無序競爭以及價格劇烈波動等問題。此次多晶硅期貨和期權的上市,將為產業提供客觀、連續、權威的價格信號,助力企業有效管理風險,推動產業穩健發展。
新湖期貨的能源與新材料研究員章頡認為,多晶硅期貨的推出將對新能源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將有助于光伏產業降本增效,服務供應鏈安全,引導產業鏈各板塊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它還將推動產融結合,助力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地區穩定。
多晶硅期貨的上市還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鞏固我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優勢。作為風險對沖工具,多晶硅期貨可以發揮套期保值功能,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效管理價格波動風險,實現穩定生產經營的目標。
在當前多晶硅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多晶硅期貨的上市還將有利于提升全行業的庫存蓄水池能力,拓寬企業的銷售和采購渠道,幫助上游企業合理安排未來生產計劃。然而,市場分析師也提醒投資者,在享受期貨市場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要謹慎持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基本面變化。
最后,分析師指出,雖然多晶硅期貨市場短期內可能受到市場情緒和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但長期來看,隨著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逐步成熟,多晶硅期貨市場將逐漸走向穩定,為新能源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