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近期迎來新消費板塊的劇烈震蕩,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蜜雪冰城三家企業股價集體承壓。以10月23日收盤價計算,泡泡瑪特近五個交易日累計跌幅近20%,老鋪黃金同期下跌13.8%,蜜雪冰城跌幅約10%,三家公司市值較年內峰值合計蒸發超2800億港元。這場資本市場的"退燒"現象,折射出新消費行業從狂熱回歸理性的深層邏輯。
支撐企業股價的業績數據依然強勁。泡泡瑪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45%-250%,美洲市場增速達1265%-1270%;蜜雪冰城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9.3%至148.75億元,凈利潤增長44.1%至27.18億元。但市場分析指出,這種增長存在結構性隱憂:泡泡瑪特美洲市場基數較低,蜜雪冰城依賴外賣補貼的盈利模式難以持續。華泰證券將"新消費大盤偏弱"列為股價下跌主因,美銀證券更直言蜜雪冰城基本面難以支撐現有估值。
這場資本退潮與消費趨勢的轉變密切相關。日本學者三浦展在《第五消費時代》中預測,2021-2043年中日將進入以"即時滿足"為核心的新消費階段。情緒消費市場規模突破2萬億元的背景下,新消費企業展現出驚人估值:泡泡瑪特動態市盈率一度超128倍,老鋪黃金超150倍,遠超迪士尼23.7倍和LVMH17.9倍的傳統巨頭水平。這種估值泡沫在2024年下半年達到頂峰,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股價實現十倍暴漲,蜜雪冰城市值超越瀘州老窖等老牌酒企。
企業個體面臨的挑戰更具象化。泡泡瑪主動為爆款LABUBU降溫,通過增加庫存平抑市場炒作,導致二手成交價自6月起持續下跌,3.0系列跌幅達70%。新推出的"迷你LABUBU"系列價格縮水超50%,小紅書相關內容創作量從7月初的250萬降至10月的36萬。這暴露出潮玩品牌的核心困境:當IP熱度消退,如何維持消費者新鮮感成為關鍵命題。
蜜雪冰城則選擇主動調整擴張節奏。中郵證券數據顯示,其國內門店容量約6.1萬家,剩余增長空間約2萬家。公司自6月起將門店保護區域統一提升至1000米,重點開發特殊渠道門店。同時通過幸運咖布局第二增長曲線,海南新投產的烘焙線年產能超2萬噸,山西證券預測其仍有0.9-1.7萬家擴張空間。但供應鏈優勢能否支撐多品牌戰略,仍需市場檢驗。
老鋪黃金的定價策略引發爭議。10月17日漲價期間黃金價格下跌,部分商品實際漲幅超20%,與宣稱的10%-12%不符。這種"一口價"模式雖試圖塑造奢侈品牌形象,但頻繁調價策略與奢侈品定價邏輯相悖。德邦證券指出,消費者購買黃金既為情緒消費,也視作投資品,這種雙重屬性使品牌建設面臨特殊挑戰。
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正在重塑行業格局。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月CPI同比上漲0.1%,7月擴大至0.8%,上半年社零總額達24.55萬億元,同比增長5%。但消費行為呈現明顯分化:華住集團一季度RevPAR同比下降4%,千元餐廳數量較2022年縮減50%。這種"有錢但要慢慢花"的消費心態,迫使企業重新審視增長邏輯。
新消費創業項目呈現新特征。今年上半年獲億級融資的企業中,既有專注低負擔油脂替代的生物技術公司,也有打造凍品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企業,還有AI賦能的寵物智能硬件社區。這些項目在智能化和供應鏈改造方面展現硬實力,與單純依賴流量驅動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對于成熟企業而言,將產品與童年回憶、儀式感等心理訴求結合,構建多媒介IP生態,成為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