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力市場正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國金證券牟一凌團隊通過歷史數據回溯發現,自1980年以來全球已歷經五輪電力短缺周期,每次缺電階段均伴隨電力及電網相關投資增速顯著提升。當前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全球電力供需矛盾持續加劇:美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用電需求爆發式增長,歐洲能源轉型過程中面臨供給陣痛,新興市場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共同推動第六輪缺電周期加速形成,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迎來爆發窗口期。
中國憑借完整的電力產業鏈和制造業優勢,在全球電力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顯示,中國電力系統存在適度冗余,能源價格競爭力與制造業產能優勢在缺電背景下愈發凸顯。機構建議重點關注四大投資方向:一是儲能、電力設備、光伏等系統建設相關設備制造領域;二是銅、鋁等上游資源品;三是新能源需求激增導致的緊缺原材料;四是電價上漲背景下積極轉型的用電企業,典型案例包括部分加密貨幣礦場轉型數據中心。
資本市場相關ETF產品持續獲得資金青睞。光伏領域,光伏ETF龍頭(560980)作為唯一跟蹤中證光伏龍頭30指數的產品,聚焦光伏設備制造環節;儲能賽道方面,儲能電池ETF廣發(159305)緊密跟蹤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側重儲能產業鏈布局;電池主題中,全市場規模最大的電池ETF(159755)跟蹤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重點覆蓋固態電池概念,該基金連續三個交易日凈買入超9億元,最新規模突破158億元,成為全市場首只百億級電池主題指數基金。電網升級領域,電網ETF(159320)跟蹤恒生A股電網設備指數,主要投資電網改造相關標的。
上游資源品方面,稀有金屬ETF(159608)連續三個交易日獲得資金凈流入,在同類4只ETF中吸金能力最強,最新規模超8億元。該基金跟蹤的中證稀有金屬主題指數成分股中,稀土、鋰、銅分別占比17.8%、16.0%和10.0%,其他小金屬和鈷分別占9.3%和8.0%,較好反映了電力系統建設上游資源品的市場表現。Wind數據顯示,該指數前五大權重行業覆蓋了電力系統建設所需的關鍵原材料領域。
中信建投證券朱玥團隊分析指出,經過三年產能調整,電力設備新能源行業正開啟新周期。預計"十五五"期間全球新能源新增裝機規模將再創新高,推動電力系統發生根本性變革:高比例風光接入將催生海量儲能需求,歐美電網為適應碳中和目標將持續加大投資,調節成本上升和電網改造將推動電價上行,進而打開戶用儲能和工商業儲能的長期市場空間。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將顯著提升全球用電量增速,這些產業變革預計從2026年開始逐步顯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