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中,小鵬汽車掌舵人何小鵬近日發聲,揭示了這一領域的殘酷競爭與造車之路的艱辛。他直言不諱,稱制造電動汽車的難度遠超公眾想象,這一行業絕非易事。
談及與李想、李斌并稱的“造車三兄弟”,何小鵬感慨萬分。他提到,三人共同的顯著變化是歲月的痕跡——頭發漸白,面容更顯成熟,曾經的鋒芒也已被歲月磨平。這一細節,無疑映射出他們在造車路上的不懈努力與巨大壓力。
專家指出,小鵬、理想、蔚來這三家車企均將智能化與自動駕駛視為核心競爭優勢,為此不惜投入巨額研發資金。以小鵬為例,其堅持全棧自研技術路線,涵蓋芯片、AI算法等多個領域,計劃在2025年單是智能駕駛研發方面的投入就高達35億元。這種長期、高強度的技術攻關,無疑對創始人的體力與精力構成了嚴峻考驗。
何小鵬的感慨,實際上也反映了新勢力車企在技術、資本、管理等眾多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這種高壓狀態或將持續存在,成為常態。
面對這樣的行業背景,我們是否還能輕易斷言,制造新能源汽車是一項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顯然,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