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與小米的“恩怨”再次浮出水面,這一次是在一檔名為《珍知酌見》的節目中。董明珠不僅重提了與雷軍的“10億賭約”,還爆料稱小米空調因專利侵權向格力賠償了50萬元。此言一出,立即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然而,小米方面迅速做出回應,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轉發了一條今年7月“小米公司發言人”的微博,明確表示:“經核查,相關信息不實。小米空調沒有專利侵權行為,也沒有因專利侵權賠償50萬元的情況?!?/p>
緊接著,王化又轉發了盧偉冰的微博,透露小米空調在2024年1月至11月的銷量同比增長高達53%,并宣布小米自己的大家電工廠已經動工,預計明年就能自研自產小米空調。
面對小米的迅速反擊,格力方面隨后也做出了回應,但并非由董明珠直接發聲,而是由格力電器證券部的一名員工表示,《珍知酌見》中的視頻片段是錄播,并非近期內容,并表示格力已安排專人跟進相關報道。
盡管這起風波看似是由一段老視頻引發的誤會,但它卻意外地揭露了小米空調的一些重要信息。小米空調不僅在銷量上取得了顯著增長,而且在產品布局上也展現出了強勁勢頭。從年初開始,小米就推出了多款主打中高端市場的新品,如新風Pro、自然風Pro等,將新風等熱門功能融入新品,并提升了空調的APF值。
今年的夏季異常炎熱,不少城市都刷新了高溫記錄,老式空調的制冷效率已經難以滿足需求,甚至有不少空調外機因高溫而罷工。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空調憑借其高APF值、寬溫域運行以及智能化的家居控制體驗,迅速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小米巨省電Pro系列空調在京東平臺的銷量已經超過了10萬臺,好評率高達99%。
小米空調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抓住了年輕人的需求痛點,通過簡潔的設計、智能化的控制以及一系列不明覺厲的功能參數,成功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特別是對于已經習慣了小米智能生態的用戶來說,小米家電更是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小米還宣布啟動大家電工廠的建造計劃。這座智能工廠預計將于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期將聚焦空調行業,全面覆蓋家用及中央空調的裝配生產需求。隨著小米自建工廠的逐步落成,其在空調行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面對小米的咄咄逼人,傳統家電巨頭們也并非無動于衷。格力、美的、海爾等品牌憑借多年的供應鏈優勢和研發積累,也在加快推出更加高效、節能、智能的產品,力圖穩固自己的市場份額。其中,美的的子品牌華凌通過智能化轉型和性價比策略,成功在今年的雙十一期間超越了小米,成為京東空調品牌銷售榜的第三名。
然而,盡管傳統家電巨頭們在積極應對挑戰,但小米的崛起仍然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小米自建工廠的逐步落成和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空調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將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智能且價格合理的空調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