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在最新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了未來貨幣政策的立場和方向。報告指出,央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加大調控力度,并提高政策的精準性,旨在為經濟的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
專家分析認為,盡管貨幣政策名義上保持穩健,但實際上已呈現出適度寬松的態勢。近期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的實施,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對促進經濟金融的平穩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面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外部不確定性的上升,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對實體經濟的足夠支持。
報告進一步指出,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將注重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和均衡投放。通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合理把握信貸與債券兩大融資市場的關系,以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同時,報告也強調將物價合理回升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利率方面,報告提出了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的目標,并強調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導作用。通過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效能,提升金融機構的自主理性定價能力,以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的穩中有降。
報告還明確了匯率政策的方向,即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通過強化預期引導,防止單邊一致性預期的形成和自我實現,以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報告還以專欄形式回顧并展望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體系。透露央行正在認真研究貨幣供應量統計修訂的方案,以適應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的發展需要。此舉旨在提高貨幣反映經濟活動變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更好地服務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加速和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貨幣政策的框架也在逐步轉型。報告指出,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發揮價格型調控的作用,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提升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然而,報告也指出了當前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存貸款市場。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和銀行“內卷”現象的存在,導致存貸款利率與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存在較大偏離。這將影響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并制約政策空間。為此,央行已采取多項措施來疏通利率傳導機制并穩定銀行凈息差。
最后,報告強調了金融機構在提升自主理性定價能力和增強資產負債端利率調整聯動性方面的重要性。同時,也需要盡可能緩解影響利率調控的約束因素,以確保利率政策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