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教學在高校中的全面推廣,優質穩定的校園網絡已成為保障教學科研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中國移動甘肅公司近期完成省內56所高校校區的5G-A網絡升級工程,通過引入AI無線智算單板、雙域專網等創新技術,為師生打造出智能、高效、安全的智慧校園網絡環境。
在蘭州大學教學樓內,計算機專業學生張同學正用手機流暢觀看4K分辨率的教學視頻。"過去在教室上網總卡頓,現在下載10GB的教學資料包不到1分鐘就能完成。"這種體驗的轉變源于5G-A三載波聚合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實測數據顯示,部署該技術的高校重點區域網絡下行速率達1.3Gbps,較傳統5G網絡提升超30%,有效解決了教室、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網絡擁堵問題。
更引人注目的是基站側算力集成技術的突破性應用。甘肅移動在37所高校部署的282塊5G-A無線智算單板,通過智能識別教學直播、VR實驗、在線支付等20余種業務場景,實現網絡資源的動態精準分配。技術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這套系統就像為每個應用配備專屬交通指揮官,能根據實時路況調整信號燈配時,確保關鍵業務優先通行。"在蘭州交通大學,該技術使教學直播的卡頓率降低至0.3%,在線支付成功率提升至99.98%。
針對師生跨域訪問需求,雙域專網解決方案在5所高校實現創新落地。該技術通過身份認證與網絡策略的智能聯動,讓用戶無需切換網絡或使用VPN即可同時訪問校內教務系統和互聯網資源。西北師范大學王老師體驗后表示:"現在用手機就能直接登錄選課系統、查詢實驗數據,比傳統方式節省了至少15分鐘/次的登錄時間。"系統日志顯示,該方案使校內資源訪問效率提升4倍,網絡安全事件減少76%。
為保障開學季網絡穩定運行,甘肅移動構建的"數字孿生+AI"智能運維平臺發揮關鍵作用。該系統通過虛擬鏡像技術實現校園網絡全要素實時映射,將故障定位時間從傳統模式的2小時壓縮至15分鐘。在蘭州城市學院,運維平臺成功預警并處理了3起潛在網絡擁塞事件,確保了2.6萬名師生同時在線時的網絡質量。網絡中心李主任評價:"新運維體系讓網絡管理從'人工巡檢'升級為'智能預判',開學首周的網絡可用率達到99.99%。"
基礎網絡建設方面,甘肅移動利用暑期窗口期完成200余個4/5G基站新建,實現6所高校千兆寬帶全樓宇覆蓋。針對新生入學場景,提前預裝的9萬余個智能光貓終端支持"即插即用",配合自動配置的校園網絡優化方案,使新生入住當日即可享受高速穩定的網絡服務。截至目前,已完成67個校區、1728棟樓宇的網絡深度優化,累計測試校園道路302公里,構建起覆蓋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的立體化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