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華為的名字總能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近期,與華為相關聯的企業和項目再度成為機構和游資競逐的焦點。
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華為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正在加速推進。據最新消息,華為即將于6月21日召開2025開發者大會,大會將設立具身智能閉門圓桌,聚焦工業具身智能,這無疑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期待。
在具身智能的技術突破方面,華為展示了其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最新進展。這一大模型通過多模態交互和跨場景泛化能力,使機器人具備了復雜任務規劃和自主決策的能力,為機器人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核心合作方面,華為與優必選科技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共同建立“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并計劃開發“人形機器人+智慧工廠”的聯合方案,同時推出家庭服務機器人。華為還聯合中國移動、樂聚發布了全球首款5G-A人形機器人,這一產品整合了高速網絡與AI算力,提升了遠程操控與數據傳輸的效率。
華為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近期,華為哈勃入股千尋智能,推動具身大模型的迭代,預計將在5月發布新一代技術Demo。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展示了華為在技術創新上的實力,也為其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市場上涌現出多家與華為機器人業務相關聯的潛力企業。其中,鳴志電器為華為機器人提供無框力矩電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進入量產階段;雷賽智能與華為合作研發機器人控制器,采用AI算法優化運動軌跡,提升了機器人的作業效率;九號公司接入華為鴻蒙系統,開發了智能配送機器人,實現了家居場景的自主導航與交互;科大智能則基于CloudRobo平臺開發了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多個行業。
在這些企業中,有一家尤為引人注目。這家企業與華為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成為華為機器人新晉產業鏈的一員,負責核心零部件代工。同時,華為AI算力與生態共建的賦能,使得這家企業具備了復刻“華為+賽力斯”范式的潛力。據透露,該企業代工的華為能源板塊人形機器人將于2025年底交付首代產品,年產能規劃達到5000臺。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企業的估值也相對較低。目前,其PS估值為3.2倍,低于機器人板塊的均值。未來,隨著其在AI機器人領域的不斷發展,其估值體系有望向AI機器人獨角獸靠攏,遠期PS估值或達到8-10倍。
華為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和突破,不僅為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拓展,這些與華為相關聯的企業有望在未來的發展中展現出更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