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PC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數據揭曉,根據知名研究機構Canalys的報告,該季度PC出貨量同比激增超過9%,總量達到6270萬臺,這一增長率創下了近年來PC市場的單季度新高。
若將這一數據置于更廣闊的背景中審視,其增長態勢更為顯著。回顧2024年,全年PC出貨量增長較為平緩,各季度同比增長率均未超過3.5%,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猛增顯得尤為突出。Canalys的競爭對手IDC同樣給出了高于預期的增長率,達到4.9%,進一步印證了市場的不同尋常。
然而,這一快速增長的背后并非全然樂觀。Canalys的報告詳細揭示了桌面PC與移動PC的增長情況,桌面PC出貨量增長8%,移動PC增長更是達到10%,但如此大幅的增長背后隱藏著潛在危機。顯卡更新換代的周期性影響雖然存在,但英偉達等廠商持續的供應短缺表明,還有其他因素在推動出貨量的大幅增長。
IDC的報告則聚焦于各大PC品牌的表現。聯想繼續穩坐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出貨量達到1520萬臺,同比增長10.8%。惠普緊隨其后,出貨量1280萬臺,市場份額20.2%,但增長率僅為6.1%。值得注意的是,戴爾的增長率僅為3%,顯示出其在供應鏈調整中的困境。蘋果和華碩則分別以14.1%和11.1%的增長率保持了穩健表現。
IDC指出,Windows 10系統停止支持是推動商業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如此顯著的增長顯然還有其他原因。業界普遍認為,經銷商為規避即將到來的報復性關稅而提前囤貨,PC廠商也積極配合,共同推動了出貨量的激增。
然而,這一增長趨勢并未讓所有人感到樂觀。多家ODM廠商發出預警,如果關稅超出預期,將考慮推遲發貨。受此影響,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等PC大廠已通知供應鏈暫緩出貨兩周,以觀察市場形勢。這無疑為整個PC行業亮起了一盞預警燈。
在美國宣布高額關稅政策后,美國最大的定制PC制造商meta PC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關稅將導致PC零部件價格大幅上漲,最高可達50%。meta PC承諾在庫存耗盡前維持原價,但警告稱之后將全面漲價。面對消費者的質疑,meta PC回應稱,關稅漲幅已遠超其承受能力,如果不轉嫁給消費者,公司將難以為繼。
盡管CPU和GPU等核心部件由美國企業設計,但生產環節多依賴于臺積電、三星等亞洲廠商,且英特爾的工廠也遍布全球,包括中國。因此,關稅政策不僅影響美國本土企業,更波及全球供應鏈。
除了CPU和GPU外,PC整機的其余硬件大多與中國有著緊密聯系。主板、DRAM、NAND閃存顆粒以及顯示器、機箱、PCB等電子零部件和硬件的市場份額中,中國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美國的PC整機市場將受到嚴重沖擊。
筆記本電腦作為PC市場的核心,其生產國同樣是中國。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調查,2024年全球筆記本電腦預計出貨1.74億臺,其中89%的組裝和制造都在中國完成。關稅政策無疑將對美國筆記本電腦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庫存消耗后,消費者可能面臨價格翻倍的產品。
著名PC外設品牌雷蛇已經宣布暫停在美國銷售新發布的兩款筆記本電腦,這一舉措無疑是對關稅政策的直接回應。華碩、聯想、惠普、蘋果等筆記本電腦廠商也將受到顯著影響,等待美國方面的進一步態度。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雖然CPU和GPU的設計源自美國企業,但生產制造多在東南亞區域,因此受關稅政策影響較小。然而,廠商仍可能通過調整價格來彌補關稅損失,消費者仍需做好數碼產品漲價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