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的深入,人工智能(AI)硬科技創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這一年里,“不卷參數卷應用”成為了AI行業的共識,硬件領域瘋狂疊加AI能力,而軟件領域則見證了AI的深刻改造。
從手機、PC到家電、汽車,再到清潔、家居、耳機、相機以及存儲等多個行業,AI的觸角無處不在,為傳統產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原生AI應用的普及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文小言、豆包等應用的出現,讓搜索、輸入法、瀏覽器、支付、辦公軟件以及電商等領域都迎來了AI的重構。
AI仿佛成為了科技創新的“魔法棒”,點石成金,而這一切僅僅是冰山一角。在12月,“雷科技·年度”專題的重磅上線,更是將這一年的科技產業亮點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其中“聚焦2024”板塊深入剖析了值得記錄的公司、產品、技術與人物,而“瞭望2025”則提前劇透了未來一年值得期待的科技產品與技術。
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數據中,截至今年8月,國內已通過國家級備案的人工智能服務達到了188款,地方網信部門登記在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也有26款,整個互聯網上涌現出了超過200款AI大模型,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然而,正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軌跡,那些技術或資金不足的企業,最終可能只會成為行業巨頭的墊腳石。
在眾多AI大模型中,哪些能夠代表行業的未來方向呢?雷科技旗下智能Pro對此進行了深入盤點。其中,百度發布的文心一言無疑是國內AI大模型的佼佼者。自2023年3月16日正式發布以來,文心一言經過多次迭代,功能愈發豐富,不僅支持輸入文字、圖片、網頁、PDF等多種模態的信息,還能輸出文字、圖片等多種結果。
如今,文心大模型已經從“泛用性”向“專用性”邁進,成為了用戶提高辦公效率的重要工具。取得行業領先地位后,文心4.0大模型也開始提供收費服務,僅留下文心3.5供用戶免費體驗。
與此同時,擁有清華大學學術背景的智譜清言,則是一款在B端和C端市場同時發力的大模型。它不僅加入了AI搜索、AI畫圖、PPT生成等功能,還針對辦公場景進行了優化。然而,與騰訊、百度等巨頭相比,智譜清言的資源有限,因此選擇了同時開拓B端和C端市場的策略。
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則是另一款備受關注的大模型。它不僅在文字、繪圖等方面表現出色,還提供了豐富的智能體,包括禮物挑選、飲食推薦等。豆包的出現,讓AI大模型更加貼近用戶的日常生活。
科大訊飛推出的訊飛星火大模型,則在B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它廣泛應用于醫療、教育、工業、科研等領域,并提供了AI搜索、PPT生成、圖像生成等功能。訊飛星火4.0 Turbo更是號稱七大核心能力全面超越GPT-4 Turbo,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網易有道推出的子曰大模型,則專注于翻譯場景。它升級了口語對話、教育場景下的知識問答等能力,并拓展到了更多學科和學段。而月之暗面開發的Kimi,則在文字生成領域大放異彩。盡管功能不算豐富,但其強大的文件解析能力和多語言對話能力,讓它成為了許多文字工作者的首選。
在視頻生成領域,快手旗下的可靈大模型同樣表現出色。它不僅支持文生視頻和圖生視頻功能,還可以篩選不希望呈現的內容。華為開發的盤古大模型,則完全面向B端市場,涵蓋了交通、工業、建筑等多個領域。
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和騰訊的元寶,雖然相對低調,但也各自擁有獨特的功能和優勢。通義千問支持擴圖功能,并服務于阿里云的智能業務;而騰訊元寶則以影視作品中的人物為原型,提供了豐富的智能體。
從整體來看,國內AI大模型的發展正在由虛向實,從聊天解悶的工具逐漸轉變為能夠分析和解讀多種模態文件的智能體。頭部企業紛紛打造專業化使用場景,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然而,隨著AI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成本不斷增加,付費使用已成為必然趨勢。上述多款AI大模型已經開始提供收費服務,而未來,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